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节日活动要契合儿童内心世界

更新时间:2025-04-06 08:30  浏览量:3

一名园长在巡班时发现,每个大班都放了两捆菠菜。询问后,教师说是“学雷锋纪念日”活动,要组织孩子帮厨。另一名园长发现,“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教师指导孩子给妈妈做同样的纸质花朵……

元宵节、植树节、端午节……丰富多样的节日,是幼儿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好机会。两名园长看到的现象,显然无法概括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全貌,但也提出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幼儿园节日活动,应尊重什么?传递什么?让孩子收获什么?

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儿童立场已成为学前教育界的共识,自由自主、以儿童为中心之类的词,时刻挂在幼儿园教师嘴边,也出现在他们撰写的各种文字材料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真正转化成了指导教育实践的信条。在教育场域中,理念与实践不统一,是很容易发生的事。出现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教师并不真正理解某种理念的内涵,没有从情感上体认某种理念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在实践中获得理念落地后的反馈等。也因此,在幼儿园中,不时会看到教师一边说着让孩子自主选择,一边从自身经验出发进行活动安排。“每个班都准备两捆菠菜”“做同样的纸质花朵”,就是典型表现,因为它们并非孩子的自主选择。

以儿童为中心,首先要做的,难道不是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吗?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也会过各种节日,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希望用独一无二的方式,制造惊喜、表达仪式感。回到儿童世界,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孩子对节日都有独特的认知。教师要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主张,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想法。因此,节日活动,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孩子: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日子的?你们想要做什么?只有尊重孩子的独特表达,教师才算过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第一关。

要传递美好情感。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意义。母亲节帮助我们了解母亲的养育之苦,从而与母亲产生更多情感联结。“学雷锋纪念日”帮助人们重温雷锋助人为乐精神,勉励自己与人为善、服务他人。幼儿正处于亲社会行为萌芽阶段,丰富的节日活动,可以帮他们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职业、角色,以及背后蕴含的积极向上精神。因此,要通过充满仪式感的节日活动,向孩子传递美好情感,让他们知道,每种职业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劳动是光荣的、助人是幸福的。

比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某所幼儿园让孩子回答“什么是女性”“你身边熟悉的女性做的哪件事让你觉得她超厉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女孩子”。孩子眼中“超厉害”的女生,不光有屠呦呦、杨丽萍,更有会爬山的老师、在ICU工作的妈妈。这些表达,传递的是对所有女性的尊重。

要让孩子收获独特的经验。不同节日因其独特的内涵,也会让孩子有不同体验,从而收获独特经验。但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教师必须明晰某个节日的独特性是什么,然后在此前提下开展与孩子生活经验相契合的活动,才能让孩子充分体验不同节日的内涵。拿“学雷锋纪念日”来说,它的独特性在于传递“助人为乐、服务他人”的精神。而孩子与之相契合的生活经验,就在于他们也要学着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服务班级、幼儿园。而所有大班孩子都来择菠菜帮厨,从表面看也是服务他人,但因并非源于孩子兴趣、任务难度低,再加上与孩子日常的班级服务缺少内在关联,形式化明显,可能难以取得好的育人效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6日 第02版

作者:赵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