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家长的正念特质与胜任感间关系密切

更新时间:2025-04-06 07:43  浏览量:2

01

正念(mindfulness)是以一种不加评判的态度对当下的经验进行觉知。正念被定义为一种特质,也被定义为一种状态。正念特质的概念用来描述个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具有的稳定的正念水平。正念特质和大五人格中的责任心正相关,和神经质负相关。

正念状态指的是在正念练习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正念水平,比如通过身体扫描、呼吸练习这些练习都可以帮助提高正念的状态。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正念特质和消极情绪负相关,和积极情绪正相关。

正念干预可以提高个体的正念状态,从而提高幸福感以及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帮助减少负面情绪比如焦虑和抑郁。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正念练习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个体的正念状态而最终提高个体的正念特质。

02

近几年来在亲子教育领域的正念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研究发现家长的正念特质和儿童的问题行为之间负相关。正念训练开始被应用到亲子教育领域并且对亲子教养过程和结果都有积极的影响。比如,正念训练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养观念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03

养育胜任感指的是家长在育儿角色当中感受到的效能感或者能力,以及从育儿行为中产生的满足感,包括养育效能和养育满意度两个方面。

家长自身的正念特质水平会直接决定他们是否会在养育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的正念状态。Parent等的研究表明家长的正念特质和正念教养之间显著正相关。所以正念特质水平高的家长更有可能采用正念教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从而获得较高水平的养育胜任感。

正念教养(mindful parenting)的概念最初由卡巴金·麦拉和卡巴金·乔提出,即父母对孩子和其教养行为的有口的、此时此刻、非评判性的注意和觉知。正念教养强调父母把正念的观念和活动应用于亲子互动当中,既能关注家长自身的内心过程又能关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正念教养和正念的概念类似,也具有特质水平和状态水平,不同家长本身的正念教养特质水平会有差异。适用于养育过程的正念练习可以提高家长在亲子沟通中的正念教养状态,最终提高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念教养特质水平。

04

D uncan等在卡巴金·麦拉和卡巴金·乔的正念教养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正念教养的五维度模型,包含:全神贯注的倾听;对自己和孩子不评判性的接纳;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觉察;在养育关系中的自我调节;对自己和孩子的慈悲心。根据这一概念Duncan编制了在教养中的人际正念量表(Interpersonal Mindfulness in Parenting Scale ,IM ) 。

有研究基于Duncan提出的正念教养概念和量表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正念教养特质水平和儿童的健康正相关,而且儿童对父母的安全依恋感可以对这一关系起到中介作用。正念教养可以帮助父母注意自己和孩子当下的感受,减少养育过程中的冲动情绪和行为,打破以往无意识的不良教养模式,从而有助于家长建构新的有效的养育模式。同时正念教养方式促进父母对自己和孩子的接纳和慈悲心,以更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投人到教养过程中,帮助改善亲子关系,最终提高父母的养育胜任感。

此外,家长的一般健康水平对其正念特质和养育胜任感之间的关系可能也具有中介作用。一般健康水平在这里主要指的个体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包括焦虑、抑郁、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正念干预可以有效提升个体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压力、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正念特质水平高的家长更容易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且具有较高水平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接纳水平,所以家长的正念特质和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而家长自身的健康水平又会影响到对孩子的养育过程和结果。比如家长的抑郁情绪会和孩子的抑郁情绪显著相关,因为家长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会造成消极的家庭氛围,家长自身情绪调节的失败会带来更多的养育冲突,从而增加孩子的情绪以及行为问题。儿童的发展问题又会降低家长的养育胜任感。因此,家长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对家长正念特质和养育胜任感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

我们把正念运用于教育教学和孩子养育领域的经验整理成了著作“禅疗四部曲”和“解忧四部曲”,有兴趣者自己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