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随班就读儿童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8 16:50 浏览量:31
■教以高质量办学推动育强国建设 本期关注:残疾学生随班就读
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学,这些学生的不确定性会造成他们与普教儿童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又会演变为随班就读儿童家庭与普通儿童家庭之间的冲突。在随班就读儿童师资保障不充足的前提下,不少学校举步维艰,一些随班就读儿童也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此困顿之局,我们一直积极探索和尝试突围的方法与路径,努力给随班就读儿童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形成学校融合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由随班就读儿童引发的家校矛盾已成为学校可预见的常态。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谋划如何预防,如何把伤害降至最低。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就要从各个层面进行统筹协调,形成一个长效的工作机制。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前,学校和拟随班就读的儿童家庭建立互访机制。学校对孩子的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就学校能够提供的帮助,以及突发状况下需要家长协助的事项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对班级其他儿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矛盾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研判和评估,对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假设与论证。在这个互访的过程中,学校邀请相关专家一同参与,家校双方根据专家提供的意见,达成一致认识,这就使得随班就读儿童家庭和学校之间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契约。这份契约建立在对该儿童共同关心的基础上,这样的互访和达成的契约会有效缓解学校夹在矛盾双方之间左右为难的窘迫。
接着,我们要考虑的是融合教育班级教师配备的问题。在帮助这些儿童选择班级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班主任。所谓合适的班主任,指的是那些明显比同事更有耐心,且更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他们发自内心地接纳并热爱每一名儿童,他们擅长和不同的儿童进行日常交流,他们有更好的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班主任所承担的教育压力和工作强度会相对更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务的安排上进行适度调整,把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工作量来考量,并在教师的绩效工资中得到一定体现。
同时,我们和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共建,寻求他们的专业帮助。此外,我们广泛招募社会层面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志愿者,包括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和高校志愿者进入班级领域,形成对随班就读儿童予以保护以及化解矛盾的合力。
建立普教家庭和特教家庭情感性联系
融合教育班级的主要矛盾是普教家庭和随班就读儿童家庭双方。普通儿童的家长从自我立场出发,对随班就读儿童存在抵触情绪,尤其是对部分有狂躁表现的儿童,他们尤其排斥。一旦他们感觉到自己孩子在班级里学习和活动受到随班就读儿童的打扰,就会很容易集群一致把矛头对准弱势家庭,甚至要求学校劝退这些儿童。一旦形成这种局面,学校想要化解激烈的矛盾就会很艰难,也常常处于被动的尴尬境地。
我们在充分了解随班就读儿童父母的艰辛抚养之路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梳理回顾育儿之路,指导他们用叙事的方式在学校“家长故事会”上进行讲述,在陈述困苦的同时,更多地呈现他们的努力和孩子进步的点滴,让普教家庭的父母了解随班就读儿童成长的不易,并在这样坦诚的交流中产生悲悯与怜爱。当双方建立起正向的情感性联系后,冲突的可能性就会降到最低,双方家庭在这样美好的关系里得到了成长,家校共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以课程建设引导化解普教儿童冲突
儿童自我领导力课程是南通市实验小学的一个课程育人项目。儿童自我领导力的构成包括:智力、人格、价值观、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课程从学校“勤敬”文化中生长出来,以“喜欢世界喜欢我”为儿童的独特表达。从学校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儿童自我领导力课程,是美善的课程。融合教育中出现的矛盾在随班就读儿童和班级其他儿童之间,那么我们就把问题还给儿童自己去解决,而且从起始年级开始最为恰当。
于是,我们在儿童自我领导力微课程群建设中增加了指向融合教育的一个微课程,名为“宝贝计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有随班就读儿童班级的教师们悄悄告诉班级其他孩子有关这个孩子的情况。然后,教师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他这样(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包括有可能干扰其他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们如何帮助他?”当孩子们从心底里已经认同了这个孩子是一个需要他们保护的对象的时候,保护弱小的责任担当促使他们唤醒心底的勇敢与善良。
美好还不止于此,孩子们在实施“宝贝计划”的过程中除了获得诸如同情、善良、团结等情感道德的涵育外,他们还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他们在“宝贝计划”中不仅仅自己在成长,还带动了家长积极参与。困局在美丽的童心里找到了出口,随班就读儿童得到了强大的助力,而他们也成为了普通儿童更好成长的积极因素,成为了学校育人的一份独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