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儿童“多动症”,中医治疗有特色
发布时间:2025-10-28 17:31:05 浏览量:1
”
中医来讲: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 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根据其多动多语、冲动不安,可归入“脏躁”“躁动”中,由于患儿智能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但活动过多,思想不易集中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故又与“健忘”“失聪”有关。
儿童和青少年ADHD目前的西医治疗手段主要为行为干预和西药治疗。治疗药物包括中枢兴奋剂(哌甲酯等)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的时间一般比较长,长期药物治疗,存在一些不良药物反应,如食欲下降、头疼等。部分患儿依从性差。行为干预加中医特色疗法,更易于患儿和家长接受。
中医药治疗ADHD存在明显的优势。本病属于中医心肝系疾病范畴,以“神思涣散、多动多语、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病机关键为脏腑阴阳失调,阴失内守,阳躁于外。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主要有
一、中医药辨证论治
中医将ADHD分为心肝火旺、痰火内扰、肝肾阴虚和心脾两虚四个证型,其中心肝火旺型在临床上最常见。本病治疗以调和脏腑阴阳为治疗原则。病属本虚标实,主要涉及心、肝、脾、肾四脏。治疗以滋阴潜阳、补益心脾、清心平肝、泻火豁痰为主。可根据痰浊、痰火、淤血等兼证的不同,佐以化痰、清热、祛瘀等不同治法。“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是中医学的精髓,也是指导临床诊治本病的基本法则。
二、耳穴取穴
中医耳穴贴压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常取心、肝、脾、肾、神门、交感、脑干、缘中、皮质下、枕、额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随证取穴6~8个,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三、中医按摩推拿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起到调和阴阳、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等功效,有助于改善小儿多动症的症状。例如,按摩心经可清热除烦、宁心安神;按摩脾经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常用穴位及手法有开天门,推坎宫,揉百会,补脾经,清肝经,清心经,摩腹,捏脊等。
四、中医导引
中医导引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呼吸方法及意念引导,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对于小儿多动症,它可帮助患儿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改善身体协调性,进而缓解多动、冲动等症状。如通过一些伸展、扭转动作及配合呼吸的练习,能让患儿感受身体的运动与静止,增强本体感觉,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常用方法有八段锦,太极拳等。
稿件:儿童保健科 郑春玲
编辑:宣传统战部 赵宜琳
初审:宣传统战部 张 弛、张明月
复审:宣传统战部 李明松
终审:宣传统战部 郑莉莉
儿童保健科 郑春玲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吉林省出生缺陷防治分会委员。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十余年。曾到国内知名医疗机构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北京房山妇幼保健院、上海、深圳、西安等地进修学习。
擅长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评估指导,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测,婴幼儿及儿童发育行为检测及指导,儿童营养监测及喂养指导,儿童脾胃病的中西医调理,高危儿和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和指导,儿童遗传代谢病筛查及治疗等。目前参与省卫健委课题两项,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