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经历8次搬迁,百万粉丝博主郭姐终于在上海安家
发布时间:2025-10-13 20:02:47 浏览量:1
郭姐
THE HOST
拥有百万粉丝的生活方式博主"郭姐哒",最初因在网络上分享与初恋、现任丈夫赵肥的异国恋故事而走红,由此开启了自媒体创作之路。十年来,她记录了海外求学、上海打拼与成家育子的点滴成长,始终怀揣梦想、认真生活,成为无数粉丝心中理想人生的典范。
客厅线条干净利落,
一隅的“植男角”为空间增添了柔软的温度。
红色USM柜上承载的一丛绿意,在男主人赵肥的光照安排
与小主人将将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正是郭姐一家人彼此滋养的缩影。
走进郭姐的新家,最先感受到的是光影的变化:从电梯井的暗光,到客厅里扑面而来的柔和白光,几乎每一位来访的人都会立刻被这份明亮俘获。客厅一角的绿植和大地色地毯,恰好与光线呼应,共同织就一个温馨而舒展的起居场景,预示着这个家明朗、开放的气质。
郭姐和丈夫赵肥在上海打拼8年,前后搬家8次,他们最终将第一次能够自由施展心意的住所选择在了上海中环内的一处新小区,因为这里离女儿将将最爱的幼儿园仅有10分钟的路程。
进门后,被四扇简洁的柜门藏起来的储物空间
与主卧的多层置物架相对,
儿童房与主卧被分别安排在了走廊的两头,
连接其中的是一家人最常一起使用的客厅与餐厅区域。
起初,他们向设计师表达的诉求被概括为“法式风格”。但最终,法式元素已被巧妙褪去,客厅中仅存的一根古典柱式、天花板上的石膏雕花与壁炉,都以简化之姿融入现代氛围,只留下整体通透的优雅气质与干练的留白。
削减风格只是郭姐的“小试牛刀”,对住宅原格局大刀阔斧的改良,才是她提出的最大胆的想法。这间230平米的平层原本为常规四居室加保姆间的规整布局,考虑到日常仅三口人常住,郭姐果断放弃了两间次卧,拆除两面墙体,再通过三扇门的巧思设计,将原本封闭的空间完全打通。
书房与餐厅原本被墙体隔开,
郭姐将其打开,提升空间通透性的同时,
也为动线增添不少趣味。
书房与餐厅的双开门合拢时,可营造完全私密的氛围,使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的活动互不干扰。书房的另一侧是一扇精心定制的四折屏风门,门后则被改造为多功能间,作为博主的郭姐日常在这里化妆与拍摄,同时,多功能间还暗藏一扇带穿衣镜的推拉门,直通主卧。
这样一来,客厅、餐厅、书房与多功能间环环相扣,转化为一条流动的“生活通道”,让日常动线也拥有了探索与互动的乐趣。
郭姐果断舍弃常规四居室,拆去两面墙,用三扇巧思设计的门,
把原本封闭的格局改造成随心切换的“生活游乐园”。
作为一名生活方式博主,同时又是一位母亲,郭姐面临的日常课题是:如何在同一屋檐下,既保持家庭的亲密,又让每个人拥有独立的空间。她的家不是一味的“开放”,而是通过灵活的布局与细致的动线设计,将每个成员的需求合理安放。
儿童房以暖黄色为基调,简洁中满藏温馨,
女儿将将的玩具被悉数归置进一旁的收纳柜里。
儿童房紧邻客厅,女儿将将可以自由穿梭于自己的小天地与全家的欢聚时刻之间;书房常常是赵肥的视频剪辑区,他只需推开右侧的门,就能取用餐桌后的储物柜设备,同时照看到女儿的身影。
另一侧的半封闭空间,则成为郭姐的“私享角落”:读书、试衣或录制视频都能在这里安静完成;而当她需要全神贯注写作时,轻轻合上门,空间便瞬间切换为安静的“真空”。沟通与独处在这个家庭中随时切换,巧妙地照顾了每个成员的需求。
餐厅里流畅的线条、整洁的陈设与温暖的摆件,
让日常三餐聚会的空间充满了亲切感与圆融氛围。
在历经多次搬迁之后,这个家更被赋予了“安稳”的意义。餐厅成为一家人情感互动的核心舞台。长条形空间中央,设置了高低双层岛台:高台用于备餐,低台承载日常三餐,烹饪与交流在这里自然衔接。
将将继承了父母的开放与率真。
她拥有父母充足的陪伴,也拥有一个可以尽情展现活力的舞台。
客厅中摆放的亚麻沙发是郭姐特意挑选的。她希望亲朋好友能毫无顾虑地倚靠其上,不必担心弄脏织物。正因如此,这张沙发真正成了放松的象征。虽然是三口之家,也给其他来访者留了充足位置。就像了解母亲心意一样,我们到访时,将将踩着沙发尽情跳跃,最后“扑通”一声倒进柔软的凹陷里,那份天真与自在,恰恰就是家庭氛围的真实写照。
主卧空间从棚顶的吊灯、墙上的挂画,
到开放式床铺与地毯的搭配,
再到隐形墙体中的衣橱,每一处细节都经过郭姐精心打造。
郭姐有时会调侃自己是“小镇做题家”。她出生在河南郑州,18岁前的成长轨迹与无数东亚女孩并无二致;大学求学于北京,再远赴澳门,毕业后来到上海,与初恋步入婚姻。买房、安家、生下女儿,她用数年的拼搏,将漂泊逐渐沉淀为脚下真实的生活。
与郭姐相处,很快就会被她的生命力感染。这股能量既植根于个人经历,也体现在她社交平台上粉丝的留言之中,更深深渗透进了她的家。她与丈夫赵肥自青少年相识,跨越异地与异国的考验,婚礼前夕写下的“二人传”意外在网络走红,让他们与许多陌生人建立起情感的连接。一路走来,郭姐怀揣梦想、认真生活的故事,也激励着无数粉丝。
橘色光晕自古董灯散开,
在亮面磁砖上折射出层层光影,既复古又现代。
这个看似私密的角落,也常被郭姐用作护肤品拍摄场景,
宛如一间小型的精致展厅。
家承载着郭姐和赵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简洁的布局中,藏着无处不在的“郭姐能量”:家中随处可见红色与黄色的圆润物件点缀,是她热情与活力的象征;设计中对弧形的大量运用,与郭姐待人处世的原则相呼应——以真诚为底线,善待伙伴,以质取胜。
还有一些物品则静静伴随了一家人的多次“迁徙”:客卧中与现在的家有些格格不入的置物架与中古椅,阳台柜下整齐码放的书籍,粉丝为郭姐和赵肥绘制的画像,从古董市场淘来的珍藏小物件……为这个通透明亮的家增添了柔软的笔触。
家中随处可见红黄点缀的小物件,每一处摆放都经过精心设计,
映射出一家人热情的性格与用心的生活态度。
翻阅郭姐的社交媒体,总能看到粉丝留言:“从你身上汲取到源源不断的能量。”这绝非客套之词。郭姐的的确确就像一颗温暖的太阳,以其天然的光芒——明朗、真诚、亲和,持续照拂着周遭的世界。她的家正是这种能量最具象的承载,这里不是单纯的居所,还是郭姐精神的延伸。它就像一处饱满的能量场,既滋养着郭姐的家人,也反哺着她自身,而这个正向循环中产生的生命力,又通过互联网传递给了万千粉丝。
在自媒体这个行业,每天有无数故事粉墨登场,郭姐始终有她坚贞的粉丝支持,真正的影响力不在于声量的大小,而在于温度的传递。郭姐用她的家和她热爱的生活告诉我们:最持久的力量,永远来源于自身。
摄影 | 蔡云普
造型 | 林文珺 Lynn
文 | 索拉
编辑 | 熹熹
设计 | Olive
看完博主郭姐的家,你最喜欢空间中的哪个角落?哪个设计元素?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重启人生后,这位华裔女建筑师把曼哈顿的天空
装进自己家
千件藏品相伴,设计师范轶的博物馆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