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志】种下一个“春天”
发布时间:2025-09-12 16:02:57 浏览量:1
走进船房社区——这个昆明最大的城中村,一股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与一公里外的繁华的商业街区形成鲜明对比,这里随处可见电线密布的“握手楼”。在这个外来务工者聚居的社区,孩子们的童年,时常在辗转与奔波中度过。
“你终于来啦,我一直在等你!”站在儿童之家门口台阶上,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走来,李婷笑着抬起手跟男孩打招呼。男孩名叫小军(化名),父母离异后常到儿童之家度过课后时光。中考前夕,在学校选择的问题上,小军想征求“姐姐”李婷的意见。
作为儿童之家的负责人,李婷是孩子们最信任的朋友。8年来,她用温暖与耐心守护着这些孩子的童年,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安稳的情感坐标。
一次经历 彻底改变人生轨迹
大学期间,一次在船房社区当志愿者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李婷的人生轨迹。
因为目睹了流动儿童及其家庭面临的困境,那一双双清澈却带着迷茫与渴望的眼睛,深深触动了她。
儿童之家的孩子们
2017年,毕业后在医院工作的她做出一个让身边人不解的决定——辞职当社工。与在医院每天面对凝重与离别不同,和孩子们相处,让她整个人变得轻盈而明亮起来。
“初次见面时,有些孩子缩在角落里自己发呆、写作业。”李婷回忆,船房社区外来流动儿童密集,单亲、困境儿童较多。有的孩子蜷缩在拥挤的出租屋里,父母早出晚归谋生,陪伴成了奢侈品。
许多孩子的笑容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与自卑。因为家庭情况复杂,一些孩子面临的成长课题,比同龄人更为沉重。李婷也逐渐意识到,儿童之家,不仅是做作业的地方,也是能让孩子打开心扉、可以依靠的地方。
“她接住了我,就像一道光”
“如何做好他们的陪伴者,帮助家长有效和孩子沟通?”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李婷将提升专业能力视为首要任务。积极参加各类学习交流,深夜伏案设计活动方案是常态;组织活动从前期策划、人员组织到后期总结,她事无巨细,乐此不疲。这份用心与投入,让儿童之家成为了最温馨的港湾,每天吸引着30多名孩子前来学习、玩耍,高峰期达到70多人。
李婷成为孩子们最信任的朋友
在这里,李婷不仅是管理员,更是孩子们的“婷姐”和朋友。她深知,这里的孩子们需要关爱,也需要看见更远的天地。节假日,她联动爱心企业和人士,组织丰富活动,带孩子们到公园游玩、参观博物馆、参加红色研学活动等,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感受社会的温暖。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从一个眼神、一张小纸条我就知道孩子的需要。”李婷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细微变化。在李婷的悉心陪伴下,孩子们开始放下防备,主动倾诉家中父母离异的伤痛、多孩家庭中被忽视的委屈,甚至躲在被中听父母争吵的深夜哭泣——这些深埋心中的伤痕,曾是学业下滑、性格封闭的根源。
“李老师接住了我,就像一道光把我拉住。”2023年,男孩小军(化名)因父母离异情绪陷入低谷,“那时就感觉家没了”。李婷的倾听与接纳,让儿童之家成了小军新的“小家”,“我郁闷不开心时,什么都愿和李老师说。”小军说,“她愿意接纳我的一切。”从生疏的“李老师”到亲昵的“姐姐”,小军逐渐开朗,愿意分享生活、听取意见,最终主动回到他一度不想再踏入的家中。
在儿童之家,有的孩子被爱和温暖治愈,也有的孩子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痛,通向了另一段更艰难的旅途。
“还记得刚到儿童之家工作时,既紧张又忐忑,一个小女孩大大方方地走过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李婷回忆,这个身上常年不见新衣的小女孩,叫小星(化名),因营养不良,她长成了与年龄不符的瘦小模样。
这个落落大方的女孩,其实生活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令李婷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小星在李婷家吃了碗鸡蛋炒饭,竟吃出“大餐”的震撼。“最痛心的一次,小星在儿童之家门口坐了一夜,脚上穿着不成对的拖鞋,问啥都沉默如谜。”
通过家访,李婷得知,小星幼年与父母分离,回家后遭遇冷落,与妹妹们的待遇天差地别。
李婷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儿童之家成为小星温暖的避风港,在这里治愈孩子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痕。然而事与愿违,一个周五的晚上,小星因为偷邻居的钱,被送进了派出所。她的母亲在电话中求助李婷,因为无论警察怎么询问,小星始终闭口不言。
见到李婷的一瞬间,小星终于放下防备,承认了所有过错:偷来的钱,一部分用来买了一套新衣服;另一部分,则换来了人生中第一顿肯德基。一时间,李婷五味杂陈:怒其不争的背后,更多的是心疼。
最终,小星早早辍学,被父母送往外省打工。这份无力也曾让李婷深感挫败。
但转念一想,“只要小星在人生某一时刻,能想起婷姐教她保护自己的方法,想起儿童之家的片刻温暖,这五年的陪伴便有意义。”李婷也因此释然。
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春天
因为小星的出现,李婷内心萌生了一个想法:个人的力量有限,如果能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关爱这些孩子,或许孩子们的未来会有所不同。
李婷牵头成立生命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18年,为惠及更多孩子,李婷牵头成立生命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生命树有三层意义,”李婷目光坚定,“一是生命力,人如种子终将成树;二是希望孩子们在生命长河中,记得有人曾给过温暖;三是每个生命都独立而值得被爱。”
教孩子们如何与同伴相处、青春期如何做好自我保护;通过乐高课程,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与创造力,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勇气与能力;让他们也拥有“研学”的机会,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社工不是志愿者,是专业助人者。”李婷强调,真正的关怀是“当你需要时,我一直在”。如抑郁女孩菲菲(化名)在崩溃边缘拨通李婷的电话,一句“只要你需要,李老师永远在这里”重逾千钧。
“在满是荆棘的儿童工作这条路上,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八年来,曾经胆小怯懦的女孩已成为自信阳光的社工领路人。李婷深知,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或许很艰难,但如果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春天,就能让温暖与力量生根、传递、蔚然成荫。
策划:期俊军 刘畅 张成
文字:张梅焕 期俊军 实习生 周莹
拍摄:娄新月 刘畅
剪辑:娄新月
脚本/配音:期俊军
美术制作/海报设计:陈思蒙
编辑:何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