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零食别乱买!防腐剂超标伤健康,这些问题款还在卖
发布时间:2025-09-12 15:47:31 浏览量:1
近期,北京、湖南等地多款“儿童专用”零食因防腐剂超标被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短视频平台、线下门店里,包装粉嫩的果冻、鳕鱼肠、维生素糖,总贴着“健康”“无添加”标签,成了家长心中的“安心之选”,可这些“儿童专属”零食,真的靠谱吗?
据2025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抽检数据,约12%的儿童零食存在防腐剂超标。
配料表中常见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孩子影响不小:长期过量摄入苯甲酸钠,可能加重甲状腺负担、影响注意力;山梨酸钾或干扰肠道菌群,增加过敏风险。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吃后会腹泻、腹痛,情绪也易烦躁。这些夸大的“健康标签”实则是“攻心术”,很容易让家长为不实宣传买单。
更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品牌儿童零食常出现“线上线下配料不同”的情况。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求同款产品标签需一致,但部分商家玩起“变脸”——线下标“山梨酸钾”,线上就换名“2,4-己二烯酸钾”(山梨酸钾别名)躲监管。虽法律会追责,但孩子的健康损伤难以挽回。这种“小聪明”终会反噬,一旦舆论发酵,品牌口碑可能瞬间“跳水”。
很多家长买零食是为了哄娃、奖励或安慰,可久而久之,零食从“调剂”变成饮食“主角”,容易让孩子形成“舌尖依赖”,反而排斥天然食物,影响饮食结构。
其实选零食有个简单原则:配料表像“身份证”,成分越简单、名称越熟悉,风险越低。新鲜水果、原味坚果、无蔗糖酸奶,比含十几种添加剂的“网红零食”可靠得多。
朋友圈流传的“零食黑名单”,也正是大家对添加剂问题的警惕。若品牌只靠概念炒作、包装吸睛,忽视食材本身,就是“过度营销”——孩子的健康不该成盈利筹码。
专家建议很实在:别把零食当奖励,别迷信“健康光环”。自制水果沙拉、坚果拼盘,既能避坑又能练厨艺。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也强调,应优先选天然原料、少用添加剂。“健康饮食观”加“看配料表自查”,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完全避开防腐剂不现实,合理添加能延长保质期,关键是“擦亮眼睛”选新鲜、成分简单的产品。遇到问题零食,别嫌麻烦,通过12315或市场监管官网投诉,这才是对孩子的切实守护。谁家没个挑食娃?正因为孩子判断力弱,更需要家长多用心筛选,少让防腐剂“霸占”孩子餐桌。
大家最近给孩子选零食踩过“雷”吗?配料表里哪些成分让你警惕?评论区分享经验,帮更多家长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