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 识字身体部位 心平气和一(5)班
发布时间:2025-09-12 14:56:46 浏览量:1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准确指认和识读“头、脸、目、耳、口、鼻、舌、眉、颈、背、胸、肩、腰、肚、臂、肘、手、腿、膝、足”等汉字。
2. 技能目标:建立汉字字形与身体部位实物的直接联系,提升反应速度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感受识字的乐趣,增强亲子/师生互动。
适用年龄: 5-7岁小学生或学前儿童
一、教学准备
.字卡制作:
将您列出的所有汉字制作成大字卡,正面是汉字,背面可以配上简单的图画或拼音。(初期可作提示,熟练后建议只看汉字面)
可以将字卡按照“头部”、“躯干”、“四肢”分类,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制作,帮助孩子建立分类记忆。
二、活动步骤: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认知与跟读 (认识新朋友)
1. 整体感知: 拿出所有字卡,带着孩子依次认读,同时大人和孩子一起用手指自己相应的身体部位。例如,拿起“目”字卡,大声读“目”,然后一起指眼睛。
2. 分类学习: 按照“头部与面部”、“躯干部位”、“四肢部位”三组分别学习,降低记忆难度。
3. 图文配对: 将字卡和身体示意图或玩具娃娃的相应部位放在一起,加强关联。
第二阶段:游戏与巩固 (快乐做游戏)
在孩子对字词有初步印象后,开始游戏环节。您提出的两种游戏方式非常经典:
游戏一:你指我认 (看部位,找字卡)
玩法: 老师/家长指自己或孩子的某个身体部位(如鼻子),孩子需要从一堆字卡中迅速找出“鼻”字卡,并大声读出来。
升级版: 可以引入竞赛元素,比如两个小朋友比赛谁找得快又准。
游戏二:你读我指 (听字音,指部位)
玩法: 老师/家长随机读出一个字(如“膝”),孩子要迅速指向自己的膝盖。
升级版: 加快读字速度,或者连续读2-3个词(如“目 - 耳 - 足”),让孩子按顺序指,锻炼记忆和反应。
趣味挑战: 家长说“摸摸你的头”、“眨眨你的眼”、“跺跺你的脚”,让孩子在动作中理解字义。
游戏三:身体拼图 (综合应用)
玩法: 将大幅的身体轮廓图贴在地上或墙上,将字卡分散放在旁边。家长发出指令:“请把‘手’字送到身体图的手上!”孩子需要拿起正确的字卡,放到图中对应的位置。
第三阶段:复习与拓展 (我是小老师)
1. 角色互换: 让孩子当“小老师”,他来读字或指部位,家长来配合完成。这能极大提升孩子的成就感。
2. 造句与应用: 鼓励孩子用学到的字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例如:“我用眼睛看美丽的风景。”“我每天用脚走路。”
3. 汉字探索: 讲解一些有趣的汉字知识,激发兴趣。比如:
“眉”字像不像眼睛上面长着的眉毛?
“口”字像不像一张张开的小嘴巴?
“手”字像不像五个手指头?
三、教学提示
1. 多鼓励,少纠正: 孩子出错时,不要直接说“错了”,而是说“我们再想想看”、“很接近了哦”,然后引导他找到正确答案。
2. 动静结合: 识字游戏不要久坐,多设计一些需要跑、跳、摸的动作指令,符合孩子的天性。
3. 从整体到局部: 可以先认识“头”、“手”、“脚”等大部位,再细化到“眉”、“肘”、“膝”等更具体的部位。
4. 生活化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复习,比如洗脸时说“我们来洗洗脸”,穿鞋时说“把小脚丫伸进来”。
四、扩展字词库
当孩子熟练掌握基础词汇后,可以适当扩展,增加挑战性:
更细化的部位: 唇、齿、额、喉、嗓、腹、臀、腕、踝、趾、指甲。
身体功能: 看(眼)、听(耳)、说(口)、闻(鼻)、尝(舌)、想(脑)、走(脚)、拿(手)。
希望这份完善的方案能让您的识字游戏更加丰富多彩!祝您和孩子玩得开心,学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