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园社区:用“大家庭”的爱 为特殊困境儿童撑起一片天
发布时间:2025-09-12 15:46:11 浏览量:1
故事的序幕,始于网格员王成君一次寻常的民情走访。当她了解到这个由姥姥独自撑起的家,正困在“无残疾证”“无银行卡”的难局里,便立刻把小棋的事当成了自家的急事:跑街道残联对接材料,在办公桌前一遍遍核对信息,终于为小棋办下了残疾证;面对银行“无监护人在场无法开卡”的规定,她四处联络资源,从社区到街道,再到相关职能部门,一次次沟通协调、反复说明情况,最终成功为小棋激活社保卡、办下银行卡,这两张小小的卡片,成了小棋基本生活的 “定心丸”。更让人心安的是,她牵着小棋的手,一步步护送他走进朴园小学特殊教育校区,当孩子背着新书包踏入校园时,那扇通往知识与成长的门,就此为他敞开。
社区对小棋的爱,从不止于 “解决眼前难题”。考虑到小棋的学习需求,社区主动号召在职党员伸出援手,大家自发筹备了装满绘本、文具与工具书的 “爱心包裹”,亲手送到小棋手中。书页翻动间的墨香,成了陪伴他成长路上最温暖的礼物。可生活总难免有意外降临 —— 一天,网格员王成君和孙鹏在社区里撞见小棋的姥姥,老人神色慌张、脚步匆匆,追问之下才知,小棋查出了 Ⅰ 型糖尿病,正急着往医院赶去办理住院。
消息传开,社区立刻成了“守护同盟”:精通中医的社区副书记靳百顺第一时间赶来,坐在小棋身边细细把脉,轻声询问症状,不仅给出专业建议,更用“孩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宽慰,抚平了老人紧绷的神经;
社区工作者们则分头行动,一边火急火燎联系街道民政、残联,为小棋申请困难补贴;一边记挂着邻居白天上班不在家,便把走访时间延续到夜晚,拿着民情表挨家敲门,灯光下耐心讲解情况,收集每一份支持的意见,再马不停蹄对接街道做民意测评,生怕耽误了补贴申请的进度。
这份暖意,很快在京韵园社区里蔓延成河。物业得知小棋家的拮据后,主动提出减免部分物业费,悄悄为这个不易的家庭卸下一份重担;物业楼一楼的理发店老板,得知小棋的情况后更是拍着胸脯承诺:“小棋这辈子理发,我都免费!” 从此,清爽的发型总能伴着孩子脸上的笑容;邻居们也把小棋装进了心里,路过他家门口时,会悄悄放下一袋新鲜的水果;聊天时,总不忘多问一句 “小棋最近身体怎么样”—— 最朴素的话语里,藏着最真切的牵挂。而社区的脚步从未停下:听说残联有针对特殊儿童的助学政策,工作人员立刻联系朴园小学,反复核对小棋的学籍信息,全力帮他申请助学金,只盼着能让小棋在求学路上少些阻碍、多些顺畅。
小棋的故事,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 “独角戏”,而是京韵园社区所有人共同书写的 “温情答卷”。从网格员奔波不停的身影,到邻居随口而出的温暖问候;从物业减免的物业费,到理发店承诺的终身免费服务;从装满文具的 “爱心包裹”,到病中及时到位的帮扶 —— 每一份善意都像一粒温暖的种子,在社区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 “和谐、幸福、有爱” 的参天大树。
在这里,没有陌生人之间的隔阂,只有 “一家人” 的守望相助;没有事不关己的淡漠,只有同舟共济的热忱。正是这份刻在京韵园社区骨子里的温暖,让小棋即便缺失了父母的亲情,也能在万千宠爱中挺直腰杆、向阳生长;更让京韵园成为了一个真正 “有温度、有担当、有真情” 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