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便便自由有多远?现在揭晓:70%的复发与家长错误认知有关

发布时间:2025-05-06 23:01:18  浏览量:3

刚刚星期一的病人,家长一来就抱怨,大便还是好几天解一次,其实这个女孩一句5岁多了,明年开始就小学了,这个孩子当时是因为肺炎住院,识别出来有严重便秘,通常一个星期解一次,但是家长就不太重视,住院期间和家长苦口婆心的说了很多,儿童长期便秘的危害,一直跟着老人,后来把妈妈也叫来了,表示愿意积极治疗。

出院后门诊看了一次,已经预约了下次门诊,结果没有及时来,今天早上开始就抱怨,没有什么效果,还是好几天解一次,后来一问,原本计算好的乳果糖口服液,因为家长没有按照预约时间来,早上一问,已经停了3-4天了,那还讲什么有无疗效,真的无语,才刚刚开始治疗,就不遵医嘱,那接下来几个月时间会是什么情况。

这么严重的案例,家长太不上心,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临床上遇到很多类似案例,但是绝大多数是在治疗好转后,自行停药的很多。“孩子终于不便秘了!”当家长欢天喜地停药后,不到一个月,孩子又因排便痛苦哭闹不止……这样的场景在小儿消化科门诊屡见不鲜。数据显示,70%的儿童慢性便秘复发与家长擅自停药有关。为何看似好转的便秘会卷土重来?

今天,我们揭开慢性便秘治疗的核心真相。

一、慢性便秘不是急性疾病!肠道修复需要“超长待机”

许多家长误将便秘视为短期问题,一旦排便正常便急于停药。殊不知,儿童慢性便秘的肠道已如“受伤的弹簧”,长期干硬粪便的压迫会导致结肠扩张、肠神经敏感性下降,形成“惰性结肠”。即使症状缓解,肠道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仍需数月甚至更久。

二、停药即复发?三大隐患让家长追悔莫及

1. 恶性循环陷阱

停药后肠道动力不足,干便再次堆积→排便疼痛→孩子恐惧憋便→便秘加重→肛裂出血。研究显示,过早停药复发率高达70%。

2. 身心双重伤害

长期便秘不仅导致肛裂、痔疮,还可能引发遗粪症(内裤渗漏稀便)、尿床(直肠压迫膀胱),甚至因“粪臭味”被同伴孤立,造成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3. 生长发育受阻

儿童便秘因为肠道一直不舒服,影响食欲,影响营养吸收,导致孩子瘦小、脸色发黄、免疫力下降。慢性便秘儿童身高体重常低于同龄人。

三、科学停药指南:3步走告别反复便秘

第一步:解除大便嵌顿,诱导治疗维持治疗,让孩子不再害怕排便,让肠道恢复功能。根据孩子便秘严重程度,可能需要3-6个月时间。

第一步:阶梯式减药,给肠道“过渡期”

从每日用药→隔日用药→每周2次,观察排便情况,最后再停药。

记录排便日记:记录频率、性状(比每天是否排便个更重要),在治疗的早期医生据此调整药量。

第三步:非药物干预“三件套”

膳食纤维:每日膳食纤维=年龄+5g(如3岁需8g),推荐燕麦、火龙果、西梅等适量蔬菜。

行为训练:建议晚餐后餐后30分钟坐便10分钟(利用胃结肠反射),脚踩小凳模拟蹲姿,减少排便阻力。这点非常重要,否则也容易复发。

心理疏导:用绘本化解“便便羞耻”,避免因幼儿园如厕环境陌生导致憋便。

儿童慢性便秘是一场“肠道康复马拉松”,家长的耐心与医生的专业同样重要。记住:便秘好转不能自行停药,很多家长因为不懂这个道理,等便秘加重再反复治疗,就会处于便秘-停药-复发-用药”的恶性循环!希望这个便秘的专辑的内容可以帮助到正处于孩子便秘焦虑的家长:儿童便秘知识,很多人不了解,这篇解除您的疑虑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如果有类似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请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每天分享一点点儿童健康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个赞或者在看,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儿童疾病的相关的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