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关于哮喘的3大误区,很多人还在信!一文帮你厘清真相

发布时间:2025-05-06 18:01:20  浏览量:3

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超过2.6亿人,每年导致全球超过45万人死亡[1]

由于公众对哮喘的认知不足,不少误区仍广泛流传,不仅可能误导患者,还会影响规范治疗。

结合医学共识,梳理出3大常见误区,助你科学认识哮喘。

走近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不典型者可仅以咳嗽或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

发作特点:常于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气道重塑: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

误区一:

哮喘只是小病,发作时用药就行

真相:哮喘虽可控制,但急性发作可能危及生命。

哮喘发作时,气道会出现痉挛、黏液分泌增多等症状,导致呼吸困难。

若仅在发作时用药,而忽视长期抗炎治疗,会使气道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增加急性发作风险。

数据显示,2023年内,有26.4%的哮喘患者因急性发作住院,22.4%因急性发作急诊就诊[2],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因救治不及时死亡。

正确做法:遵循长期、规范、个体化原则,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定期复查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二:

儿童哮喘会自愈,无需干预

部分儿童哮喘患者在青春期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但这并不等同于自愈,74.34%的青春期缓解患儿在成人时期可再次出现喘息症状[3]

儿童期未经规范治疗的哮喘,可能导致气道重塑,成年后复发风险更高,甚至发展为不可逆的肺功能损害。

此外,哮喘常与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共病,若不进行科学干预,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正确做法:儿童哮喘需尽早确诊,通过规范吸入治疗,避免尘螨、宠物毛等过敏原,增强体质等方式控制病情。

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在医生评估后逐步减药,不可自行停药。

误区三:

哮喘患者要远离运动,避免诱发发作

真相:合理运动可增强肺功能,降低发作风险。

运动性哮喘确实存在,但并非所有哮喘患者都需静养。

相反,规律进行游泳、散步、瑜伽等有氧运动可改善呼吸肌功能、增强免疫力,减少发作频率。

但运动前需做好准备:

热身:运动前进行10~15分钟低强度热身,如慢走、拉伸;

选择环境:避免在干燥、寒冷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

备药:运动前15分钟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运动中随身携带药物;

注意:若运动中出现咳嗽、喘息,应立即停止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哮喘管理的核心是科学与规范。

破除误区、树立正确认知,不仅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建议患者及家属主动学习哮喘知识,定期随访专科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

唯有正视疾病、积极应对,才能与哮喘和平共处。

参考资料:

[1] GINA. World asthma day 2025[EB/OL]. (2025-05-06)[2025-05-0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5, 48(3): 208-248.

[3]Sears M R, Greene J M, Willan A R, et al.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childhood asthma followed to adulthood[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3, 349(15): 1414-1422.

说明:文字原创,图片由AI生成。

作者:郝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