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2岁儿童窒息身亡!这类食物应避免食用!
更新时间:2025-04-06 22:25 浏览量:5
#健康科普
近日
一奶奶给孙子吃了根奶酪棒
不料孩子吃得太兴奋不慎呛到
奶酪棒瞬间卡进气管
孩子的脸憋得发紫无法出声
见状,奶奶立刻使用
海姆立克急救法
并拨打了120
但孩子因缺氧时间太长
导致大脑严重受损
最终无力回天
图片来源:千库网
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江苏。3月28日,江苏南通一名2岁男童因食用奶酪棒卡喉窒息身亡。据了解,孩子在家中边跑边吃时突然倒地,母亲尝试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但未能成功,送医后宣告不治。
投喂孩子这些食物易造成窒息
呼吸道异物导致的窒息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注意!4岁以下幼儿气管细,且吞咽和咀嚼功能尚未完善,家长在投喂奶酪棒、果冻、坚果、水果等光滑、易噎的食物时需要格外谨慎。
除了易噎食物,这些食物也千万别喂给孩子:
1
酒
包括一切含酒精食物,如酒心巧克力、醉虾、醉蟹等。
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代谢酒精能力较弱,即使少量摄入也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引发脑损伤或死亡。
图片来源:千库网
2
茶
5岁以内儿童应尽量避免饮茶,茶叶中的鞣酸会引起消化道黏膜收缩。
3
蜂蜜
蜂蜜中往往混有肉毒杆菌
,1岁以下婴儿肠道发育尚不完善,屏障功能较弱。吃进去的肉毒杆菌哪怕很少,也容易在肠道中繁殖,产生肉毒毒素,从而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严重者甚至有致命风险。
图片来源:千库网
4 腌制品
腌制食品往往含盐量高,会加重孩子肾脏负担,不利于建立清淡饮食的健康习惯;部分腌制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尽量少吃或不吃。
日常生活中
儿童异物卡喉的情况常见且紧急
⚠️⚠️⚠️
及时、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是挽救孩子生命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
海姆立克急救法并非百分百奏效
主要与年龄、所吞咽食物有关
但它仍是目前公认的
气道梗阻现场急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图片来源:千库网
如何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1.使用症状
当患者因异物(如食物、玩具)完全阻塞气道时,表现为双手呈“V型”手势抓颈,不能说话,口唇紫绀,很快呼吸停止、抽搐,陷入昏迷。
图片来源:广州卫健委
若患者能发声或呼吸,则为不完全气道梗阻,无需使用此法,应鼓励其自主咳嗽排出异物。
2.标准操作
针对婴幼儿
5次拍背法:采取坐位或单膝跪地,快速将宝宝俯卧,骑跨于一侧手臂上,托住孩子的下颌,救护者的前臂靠在膝盖或者大腿上,确保婴儿头部低于躯干,另一只手叩击婴儿背部与肩胛骨之间,连续拍打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有异物排出。
5次压胸法:5次拍背后异物未排出,将婴儿翻转呈仰卧位,在婴儿两乳连线正下方,避开胸骨末端,用食指和中指快速按压5次,两个动作一直反复,直至异物排出。
针对成人
剪刀:两个手指并拢,放在肚脐上方两横指的位置。
石头:一手握拳,放在剪刀上方停住。
布:另一只手变成布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上腹部,直到异物排出。
针对肥胖者和孕妇
胸部冲击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从患者腋窝下环抱其胸部,右手握拳置于患者胸骨中部,另一手握紧此拳向后冲击数次,直至异物咳出。
3.自救法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身边无人或身边人不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使用自我腹部冲击法。
图片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找借力物体:寻找身边硬实物体,比如桌角、椅背、沙发角等。
找腹部位置:用“剪刀、石头、布”的口诀正确找到受力位置。
冲击腹部位置:借助物体向上、向内反复冲击腹部,直到异物吐出。
日常应避免
让低龄孩子食用
容易引起噎食的食物
如果孩子因异物卡喉
出现无法呼吸、不能发声
憋气、脸色发紫等窒息症状
应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并尽快呼叫专业救护人员
【郑重提示:本文文内部分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健康科普视频推荐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期封面:
内容综合 | 国家应急广播、红星新闻、广州卫健委、科普中国、CCTV生活圈、桂林疾控
文编 | 龙玉婷
美编 | 龙玉婷
一校 | 许雁 龙玉婷 黄美婵
二校 | 严桐桐
三校 | 余宗蓉 李萌
审核 | 黄波
声明 |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1:30,下午15:00-17:30;周六、周日:上午8:3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