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校长立场:以儿童视角重构教育生态——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光彩

更新时间:2025-03-26 07:07  浏览量:2

有天看到幼儿园的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我突然明白:教育不是把种子塑造成盆景,而是给它适合生长的土壤。

1. 被忽视的"儿童密码"

记得去加拿大考察时,有所学校的教室让我震撼:没有讲台,老师坐在孩子中间;四面黑板上布满涂鸦,孩子们甚至可以在课桌下蜷缩着听讲。他们的校长说:"当孩子愿意在这里撒欢儿,教育就开始了。"这让我想起本校的"树洞信箱",那些塞在信封里的"老师,我想换同桌""食堂的汤太烫",何尝不是最真实的教育诉求?

2. 课堂该有的"呼吸感"

上周听数学课,张老师在讲完例题后突然说:"现在你们当小老师,给我讲讲哪里可能出错。"原本蔫蔫的课堂一下子活过来,孩子们七嘴八舌指出各种"陷阱"。这让我想起佐藤学教授的话:"真正的学习,是思维在碰撞中擦出火花。"或许我们该把"标准答案"换成"可能性清单",让每个问号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3. 课程设计的"儿童语法"

我们尝试把课程变成"成长盲盒":

- 每周三的"乐劳日",孩子们在校园菜地种番茄,会计组要计算成本,宣传组拍摄纪录片,连保安大叔都成了劳动导师

- "善学挑战赛"里,孩子们用思维导图讲解《西游记》,有的做成漫画,有的排成小品,连保洁阿姨都被邀请当评委

这些尝试让我明白:课程不是菜单,而是孩子们自己烹饪的盛宴。

教育局给我们配齐了智慧黑板,但真正的"智慧"应该长在孩子们心里。这学期我们推行"三个一"工程:

- 给孩子一面"自由墙":每个班级都有面可以随意涂画的磁性墙,最近三年级正在创作"未来城市"主题壁画

- 给老师一本"错题本":记录学生独特的思维路径,而不是简单标注错误

- 给家长一张"观察表":每月记录孩子三个"不一样的瞬间",有位父亲因此发现女儿的空间想象天赋

这些改变像蝴蝶效应般发生:原本沉默的小雨开始主动分享绘本,总坐不住的小宇成了科学实验课的"设备管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奥秘在于相信孩子。"

做教育的"麦田守望者"。陶行知先生当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今天,我们或许可以换种方式:捧着一颗童心来,带着整个世界去。 当我们学会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会发现那些看似"无序"的涂鸦里,藏着最灵动的创造力;那些"不合规矩"的提问中,闪烁着最珍贵的好奇心。

最后,请允许我用诗人顾城的诗句与大家共勉: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教育者——不急于让种子开花,而是用心守护每个生命独特的生长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