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天倒闭 230 家,老板跑路成常态,60% 毛利的生意为啥突然凉透了
发布时间:2025-10-22 11:20:41 浏览量:1
种牙价格从一万多跳水到四千多,你以为是牙科行业良心发现?
别高兴太早,这波价格大跳水的背后,是民营口腔行业的 “大溃败”。
要知道,这行当曾和眼镜、白酒并肩,号称 “三大暴利标杆”,毛利能飙到 60%,为啥一夜之间就从 “印钞机” 变成了 “烫手山芋”?
2018 到 2022 年,民营口腔的日子简直滋润到离谱。
国家医保局后来曝光的 “内幕” 足以惊掉下巴:一颗种植牙的成本不过几百到一千出头,到患者手里直接翻十倍,均价轻松破万,进口款更是敢喊出两万五的天价。
隐形正畸更夸张,成本千把块的牙套,收费起步就是三万,这利润空间比开金矿还诱人,还完全符合规矩。
如此肥美的 “蛋糕”,自然让资本闻风而动。
据健康界统计,2021 年口腔行业的投融资事件多达近 60 起,其中 20 多笔都是亿元级别的大额资金,当年的瑞尔齿科更是一单就斩获 2 亿美元融资,妥妥的资本宠儿。
拿到钱的机构立马开启 “圈地模式”,2019 至 2022 这四年间,国内民营口腔门店数量从 7.6 万家激增六成,直接突破 12 万家大关。
那会儿公立牙科挂号难如登天,排队动辄三个月起,患者只能被迫选择高价民营诊所,不少门店单靠种植牙业务就能年入百万,躺收利润的日子过得别提多潇洒。
2024 年,行业寒冬骤然降临:全年近 6000 家诊所跑路,平均每天就有 16 家关门大吉,倒闭速度堪比 “多米诺骨牌”。
更让人意外的是,栽跟头的不只是街头小诊所,连锁巨头照样扛不住,曾被誉为 “中高端口腔第一股” 的瑞尔集团。
上海臻威口腔更离谱,前股东卷走 1500 万患者预付款后跑路,新股东接手时只拿到一个空壳,几百名付了全款的患者直接陷入维权困境。
更别提监管力度越来越大,预付费套路被重点整治,那些靠收取预付款维持现金流的诊所,一旦客源减少,立马就陷入绝境,老板跑路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
市场需求就摆在那儿:我国口腔患病率超过 90%,但就诊率仅为 10%,65 岁以上老人缺牙率超 80%,儿童龋齿率更是高达 50%,这么大的市场缺口,怎么可能没人争抢?
还有些诊所靠技术 “降本增效”,引入 3D 打印技术制作牙冠,成本能降低 30%。
AI 正畸设计系统更是能减少医生一半的工作量,既提升了效率,又节省了人工成本。
更关键的是,越来越多机构开始接入医保系统,靠透明合规的收费吸引顾客,不再玩以前的高价套路和预付费猫腻,这种踏实做服务的模式,反而能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
说到底,牙科行业的 “阵痛期”,不过是野蛮扩张后的必然回调。
以前靠信息差、高溢价赚快钱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行业正在向理性回归。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绝对是件好事。
而对于从业者来说,与其抱怨行业变冷,不如主动求变,毕竟庞大的市场需求还在,只要沉下心做技术、做口碑,照样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曾经的暴利神话落幕,不是牙科生意不行了,而是行业在筛掉那些只想捞一笔就走的投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