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行业洗牌中:多地关店潮来袭,这些机构却越做越稳
发布时间:2025-10-21 11:18:03 浏览量:3
牙科行业有变化:关店不少,活得好的也很多
最近总能听到牙科诊所关门的消息,有人说曾经“赚钱容易”的牙科生意要凉了。其实不是行业不行了,而是在经历洗牌,咱们用真实数据和案例说说清楚,看完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先说说关店的情况。2025年上半年上海关停了108家口腔机构,新开的只有49家,净减少59家,出现了3.2%的负增长,这是上海民营口腔市场多年来第一次负增长。主要是这些关停的机构大多没法对接上海1631.35万的职工医保参保人群,跟公立医院竞争没优势。再看全国,2022年的时候就有2万—3万家口腔诊所关闭,占当时总数的20%—30%,不过2025年9月情况有好转,全国口腔机构单月净增长940家,是6月以来最大增幅。
再看利润变化,确实有机构压力很大。种植牙集采后,单颗种植牙费用从3万—5万元降到1.5万—2万元,福建等省份执行新价后,平均降幅达50%。依赖高毛利种植业务的机构受影响明显,有小诊所老板说,以前种植业务能占营收的60%,现在占比降到30%,利润直接缩水一半。
但并不是全行业都在下滑,头部机构和会转型的诊所活得不错。瑞尔集团2025财年收入16.88亿元,运营利润同比大增39%,净利润增长20.5%。他们靠双品牌战略发力,定位中端的瑞泰口腔贡献收入9.53亿元,超过了高端品牌瑞尔齿科的7.35亿元。还有山东2025年1-9月口腔机构净增75家,全国第一;黑龙江和辽宁合计净增83家,区域增长很明显。
活得好的机构都有自己的窍门。瑞尔集团靠高客户忠诚度,忠诚客户复诊率达48%,21%的新患者来自老客户推荐,还靠AI技术提升效率,每牙椅年均就诊次数同比增长0.4%。小诊所则走“小而精”路线,放弃单纯依赖种植,转向“基础业务+特色项目”,有的200多平店面靠儿童齿科、牙周护理,单月营收能稳定在50万元以上。
其实这是行业走向规范的好事。集采让价格更透明,患者负担减轻,2025年9月新注册口腔机构达1235家,环比增长25%,说明市场需求还在扩大。行业淘汰的是那些靠信息差赚钱、不注重服务和成本控制的机构,留下的会更注重专业和服务。
你身边的牙科诊所有关店的情况吗?有没有遇到过转型后服务更贴心、价格更实在的口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