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少儿编程,真的是智商税吗?

发布时间:2025-09-01 06:38:00  浏览量:2

孩子学了Scratch,就算接触AI了吗?聊聊儿童AI启蒙的真相

“我家娃学了Scratch,是不是也算会AI了?”“市面上那么多儿童AI课,到底是真启蒙还是交智商税?”这两年,不少家长在给孩子选兴趣班时,都会被“AI启蒙”的概念绕晕。今天就来拆解这两个核心问题,帮大家理清儿童AI启蒙的关键。

先明确一个误区:学Scratch不等于学AI。

Scratch是图形化编程工具,核心是教孩子用“拖拽积木”的方式设计动画、游戏,比如让角色按指令移动、触发对话。它培养的是逻辑思维、编程思维——就像教孩子“按步骤解决问题”,比如先让小车前进5步,再转弯,这是“编程”的基础。

而AI(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和判断”,比如识别图片里的动物、根据天气推荐穿搭、语音助手听懂指令。它需要的是“数据训练”“模式识别”等思维,和Scratch的“指令编程”完全是两回事。打个比方:Scratch是教孩子“按剧本演戏”,AI是教孩子“根据观众反应改剧本”,逻辑底层不同。

再说说家长最关心的:市面上的儿童AI课,到底有用吗?

答案不是“全有用”或“全没用”,关键看课程是否避开这3个坑,做到2个核心:

先避3个“伪AI”坑

1. 把“AI工具”当“AI学习”:比如让孩子用AI绘画生成图片、用AI写作文,只停留在“用工具”,没教孩子“为什么AI能做到”,等于白学。

2. 用“复杂术语”凑噱头:一上来就讲“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用专业词汇吓孩子,却没拆成孩子能懂的例子(比如“AI认猫,就像你认同学,先记特征”)。

3. 只练“选择题”,不练“思考力”:比如让孩子选“AI识别狗需要什么数据”,却不引导孩子动手做“给AI找10张狗的图片”,没有实践等于纸上谈兵。

真正有用的儿童AI课,要做到2点

1. 从“生活场景”切入,教“底层逻辑”:比如从“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为什么不会撞墙”出发,带孩子发现“AI需要传感器当眼睛,需要数据当经验”;从“语音助手为什么能听懂你说话”,讲“AI要先把声音转成文字,再匹配答案”。不用复杂术语,孩子能懂,才会有兴趣。

2. 让孩子“动手做小项目”,而非“被动听课”:有用的启蒙不是“听课记笔记”,而是让孩子亲手参与“训练小AI”——比如用积木搭一个“能识别颜色的小装置”,给装置看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卡片,让它学会“看到红色就亮灯”;或者设计一个“AI推荐绘本”的小表格,根据“孩子年龄”“喜欢的主题”(条件),让AI选书(判断)。

这些小项目不用复杂设备,却能让孩子亲身体会“AI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这才是启蒙的核心——不是学技术,是培养“AI思维”:遇到问题先想“需要什么数据”“怎么让机器判断”。

最后给家长一个小建议:不用盲目追求“高端课程”,在家也能做AI启蒙。比如带孩子整理玩具时,让孩子当“小AI”:“如果让你给机器人定规则,怎么区分积木和玩偶?”(找特征);带孩子看天气时,聊“如果让AI推荐穿什么衣服,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温度、是否下雨)。

儿童AI启蒙的本质,不是让孩子成为“小程序员”,而是让他们理解“AI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未来不被技术吓到,能理性看待AI——这才是对孩子长远有用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