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诗词才女”武亦姝:从惊艳全国到逐梦儿童文学,她的路不简单

发布时间:2025-09-25 20:28:28  浏览量:2

2017 年,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舞台上,一位 16 岁的少女脱颖而出,她就是武亦姝。在节目中,她长发飘飘,气质如兰,站在舞台上淡定从容,面对一道道难题,她总能对答如流,展现出深厚的诗词功底。无论是李白的豪放洒脱,还是杜甫的沉郁顿挫,她都能信手拈来,仿佛与古代诗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尤其是在 “飞花令” 环节,武亦姝与对手围绕 “月” 字吟诗,她出口成章,一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技惊四座,不仅展现了她惊人的诗词储备量,更让人们看到了她对诗词的热爱和理解。

那一刻,整个舞台都仿佛为她而闪耀,她成为了全场乃至全国观众瞩目的焦点。最终,武亦姝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发挥,一举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冠军,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成为无数人心中的 “国民才女” 。她的出现,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诗词的魅力,也让大家看到了 00 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在武亦姝爆火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她是老天爷赏饭吃,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天赋。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当我们深入了解她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在她惊艳众人的表现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积累与沉淀 ,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

从 6 岁起,武亦姝就开启了她与诗词相伴的旅程。每天清晨,当大多数孩子还在睡梦中时,武亦姝已经坐在书桌前,伴着窗外鸟儿的欢唱,开始了 30 分钟的晨读。

从李白的浪漫诗篇,到杜甫的沉郁顿挫,从苏轼的豪迈奔放,到李清照的婉约细腻,一首首经典诗词,就这样融入了她的生活。这一坚持,就是 12 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12 年,4000 多个清晨,累计背诵诗词超过 2 万首,这样的数字,是她勤奋努力的最好见证 。

中学时代,武亦姝对待学业同样一丝不苟。她的错题本,摞起来足足有 78 册,每一个错题都像是她成长路上的小怪兽,被她逐一攻克。她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错误原因、知识点、解题思路标注得清清楚楚,就像在绘制一幅专属自己的知识地图。这些错题本,记录着她学习中的点滴困惑与突破,也见证了她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高考前的那段日子,武亦姝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她把近 5 年的真题反复钻研了 7 遍,每一遍都像是与老朋友重逢,却又总能发现新的惊喜。每一道题,每一个知识点,她都吃透到骨子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别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复习过程,她却乐在其中,因为她知道,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在向自己的梦想靠近一步。

武亦姝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精心引导与培养。她出生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律师,母亲则是一位老师,这样的家庭背景,为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

在武亦姝小时候,和许多孩子一样,她也喜欢看动画片,每天放学回家就抱着遥控器不放手。但武亦姝的父母没有简单粗暴地禁止她看电视,而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他们悄悄地把遥控器藏起来,然后将一本《唐诗三百首》放在她手里,温柔地说:“来,我们一起读诗吧。” 就这样,电视遥控器被诗集替代,武亦姝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词的奇妙世界。此后,每天的晨读时光,成了她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诗词的种子,也在她幼小的心田里种下。

12 岁时,武亦姝开始学习书法。书法学习是一个枯燥又需要耐心的过程,每天对着字帖一笔一划地临摹,让她渐渐没了兴致,甚至闹起了脾气,说不想练了。这时,武亦姝的父母没有批评指责,而是选择了陪伴与鼓励。他们拿起毛笔,坐在武亦姝身边,和她一起临摹《兰亭序》 。

父亲还把练字变成了有趣的闯关游戏,每完成一个字,就给武亦姝一个小奖励。在父母的陪伴下,武亦姝重新找回了练字的乐趣,这一练,就是三年。三年的坚持,不仅让武亦姝练出了一手漂亮的字,更培养了她坚韧不拔的毅力,让她明白了坚持的意义。

父亲主动当起了她的 “陪练” 和 “考官”,每天晚上都会和她一起抽查背诗,还常常和她比赛谁背得又快又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她巩固诗词知识;母亲则发挥自己的特长,手绘了一幅幅精美的 “诗人地图”,把诗人们的生平故事,都画成了生动有趣的连环画,帮助武亦姝更好地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就连外婆也不甘示弱,亲自参与进来,每天研究各种补脑的食谱,为武亦姝的备赛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武亦姝感受到了家人的支持与关爱,备赛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正是父母这些看似不起眼却充满智慧的教育方式,在武亦姝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她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用爱与耐心,引导武亦姝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中飞翔,让她成为了那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

在《中国诗词大会》夺冠后,武亦姝成了各大高校眼中的 “香饽饽”,北京大学更是向她抛出了保送的橄榄枝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只要点头答应,就能轻松踏入顶尖学府的大门。然而,武亦姝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 她婉拒了北大的保送,选择通过高考,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入清华大学。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不理解,觉得她太傻,放着保送的捷径不走,偏要去挤高考的独木桥;也有人质疑,认为她是在炒作,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关注 。但武亦姝并没有被这些声音影响,她心中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她深知,保送虽然轻松,但通过高考进入清华,才是对自己多年努力的最好证明,也更能让自己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武亦姝全身心投入到高考备考中。在那段紧张的日子里,她每天早早起床,背诵古诗词、复习文言文,那些曾经陪伴她在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的诗词,如今成了她高考备考的有力武器。

白天,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放过老师讲的任何一个知识点,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思维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碰撞出火花 。课后,她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文学名著到科学读物,她都广泛涉猎,就像一块海绵,尽情吸收着知识的养分。晚上,当城市渐渐安静下来,她还在台灯下埋头苦学,做习题、整理错题,那一本本摞得高高的错题本,见证了她的努力与坚持。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 2019 年的高考中,武亦姝以 613 分(上海高考满分 660 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这个分数,在高手如云的上海考生中,排名第七,足以证明她的实力。当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武亦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多年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

武亦姝的这一选择,不仅展现了她对目标的坚定追求,更体现了她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收获真正的成功。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武亦姝再次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她拒绝了国外名校抛来的橄榄枝,毅然选择投身儿童文学领域,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传播 。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以武亦姝的学历和才华,完全可以进入知名企业,拿着高薪,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或者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在学术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 。

然而,武亦姝却不为所动,她心中有着自己的热爱和追求。她深知,儿童文学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天地,虽然这条路并不平坦,但她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去拼搏。

为了更好地在儿童文学领域深耕,武亦姝选择继续在清华大学攻读儿童文学研究生 。在清华园的图书馆里,经常能看到她专注研读的身影,她沉浸在一本本儿童文学作品中,与书中的文字对话,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从经典的童话故事,到现代的儿童小说,从温馨的绘本,到富有哲理的寓言,她都广泛涉猎,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

在学习过程中,武亦姝还积极参与各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和学术交流。她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研究成果 。她发现,很多孩子对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理解起来却存在困难。于是,她萌生了一个想法,要用更有趣、更易懂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孩子们 。

这个秋天,武亦姝迈出了实现梦想的重要一步,她开始尝试创作儿童读物,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儿童故事中 。她的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充满了现代儿童文学的趣味性,一经推出,便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大家纷纷对这位才女的才华和创意赞叹不已,认为她是一位既懂古典又懂现代的优秀作者,最有资格来完成这样的跨时代对话 。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即将迎来武亦姝的高光时刻时,她却再次选择了低调行事 。她婉拒了所有采访邀约,只在某次学术会议上简短地表示:“我还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 。” 这份谦逊,让人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在诗词大会上从容不迫的少女 。她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用心去创作,用爱去书写,只为给孩子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

武亦姝的人生,就像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励志故事,从 16 岁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惊艳众人,到凭借努力考入清华大学,再到如今投身儿童文学领域,她始终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用才华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武亦姝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知识的不懈探索,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他用行动告诉世人,只要心怀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