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 所有家长,这段父女之间的对话堪称亲子沟通的典范
发布时间:2025-09-25 20:25:54 浏览量:2
人间碎语
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个家长都在摸索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我们渴望走进孩子的内心,却常常在“说教”与“沉默”之间徘徊。直到看到这段父女对话,才猛然发现:原来最好的亲子沟通,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而是平等尊重的倾听;不是急着给出答案,而是陪着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
女儿:刚去的时候大家都不喜欢我。
爸爸:那你是怎么做的?
女儿:但行己事,莫管他人喜怒,但是没人陪我玩真的挺无聊的。
爸爸:那你怎么解决的?
女儿:我读书啊,书中有丘壑,方能见山水,就是那个时候书成了我最纯粹的朋友。
爸爸:那你也可以主动付出啊,总会有人做你的朋友。
女儿:是啊,但我也不能盲目的付出啊,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换回别人的真心。
爸爸:你这境界可以啊,但是我觉得到了一个新环境,主动讨好别人也没啥。
女儿:有句话叫上赶的不是买卖,与其努力取悦别人,不如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来吸引别人。
爸爸:此气魄可吞山河。那你后来处到朋友了吗?
女儿:当然处到了啊,哈哈哈。
爸爸:那你们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怎么分好与坏?
女儿:好的关系,沉默都觉得舒服;不好的关系,费尽心思都不对。
爸爸:哦。那你是怎么对待你的朋友的?
女儿:存我心者,将心比心;心存我者,以真换真。
爸爸:够阔啊,像我。这些事情爸爸都不知道,这个过程也挺煎熬的。
女儿:嗯,妈妈知道,她说一个注定优秀的人,在路上都是孤独的,当他爬到顶峰时自然不缺朋友,而且爬到顶峰的时候,都是优秀的朋友,现在大家都喜欢我。
爸爸:哈哈哈,妈妈还是比较睿智的,那你们小朋友背后讲不讲究别人。
女儿:当然讲究了!
爸爸:那你是怎么做的?
女儿:直接走开呗,闲话一直有,不听自然无。
爸爸:哈哈哈,真棒。
读完这段对话,很多家长或许会和我一样惊叹: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通透?但深想一层就会明白,孩子的智慧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充满尊重与引导的沟通中慢慢滋养出来的。这段对话里藏着3个值得所有家长学习的沟通秘诀。
当女儿说出“刚去的时候大家都不喜欢我”时,爸爸没有急着给建议,也没有指责“你怎么不和同学好好相处”,而是简单一句“那你是怎么做的?”,把表达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这种“倾听式提问”,就像给孩子递了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我要教他怎么做”,却忽略了孩子需要的先是“被看见”。当孩子感受到“我的感受被重视”,才会愿意把心里的委屈、困惑一股脑说出来。就像这位爸爸,他没有打断女儿的“但行己事”,也没有否定她“没人陪玩的无聊”,而是耐心跟着孩子的节奏,让她在表达中梳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育儿启示:当孩子倾诉时,先忍住“给答案”的冲动,用“你当时是什么感觉?”“那你后来做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代替说教,孩子会在被倾听中慢慢长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爸爸提出“主动讨好别人也没啥”时,女儿直接反驳“与其努力取悦别人,不如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来吸引别人”。面对孩子的“反驳”,爸爸没有生气,反而称赞“此气魄可吞山河”。这份对孩子观点的尊重,比任何道理都更能让孩子坚定自我。
我们常常担心孩子“走弯路”,所以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否定孩子的想法。但就像这位女儿,她在“没人陪玩”时选择读书,在“付出”与“取悦”之间分清边界,这些都是她在实践中得出的成长感悟。爸爸的“不否定”,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相信孩子有能力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更难得的是,当爸爸意识到“这个过程也挺煎熬的”时,他没有用“没关系,都会过去的”轻描淡写带过,而是用共情的态度认可了孩子的不易。这份“我懂你的难”,会成为孩子内心最坚实的底气。
对话中没有一句生硬的“你要好好读书”“你要真诚待人”,但孩子却自然而然地说出了“书中有丘壑”“存我心者,将心比心”。这背后,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引导——妈妈说“注定优秀的人,在路上都是孤独的”,爸爸用“那你怎么解决的?”引导孩子思考,这些都让道理不是“被灌输”,而是“被感悟”。
好的亲子沟通,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孩子在自我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就像这位女儿,她从“没人喜欢”到“大家都喜欢”,不是因为听从了爸爸的某句教导,而是在爸爸的引导下,自己慢慢想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
写在最后:最好的亲子关系,是“你说,我听”很多家长问:“如何才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段对话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不是刻意讨好,不是无底线纵容,而是用倾听尊重孩子的情绪,用共情接纳孩子的想法,用引导代替说教。
当我们放下“家长的权威”,弯下腰来认真听孩子说话时,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有智慧。那些我们费尽心思想教给孩子的道理,其实都藏在每一次耐心的对话里,藏在每一个“我懂你”的眼神里,藏在每一次“你很棒”的鼓励里。
愿我们都能成为“会听”的家长,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对话中,长成通透、坚定、有力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