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五五”工作理念为统领 为共富先行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发布时间:2025-09-16 04:52:25 浏览量:2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也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30周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妇联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把握时代方位、使命要求,谋深干实妇联工作,日前,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红梅。
记者:当前,浙江省妇联如何准确把握时代方位、使命要求,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推动妇联工作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吴红梅:我们深刻领会省委和全国妇联决策部署,坚持三个聚焦、三大导向、三化并举的工作方法,带动全省妇女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发挥“半边天”作用。
立足“三个聚焦”,以“走在前列”彰显“重要窗口”的妇联新担当。一是聚焦新使命新任务,主动作为融大局。全省妇联系统要深刻把握建设创新浙江的内涵特征、主要目标、重点工作,把准妇联工作在全局中的方位,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前瞻布局、赢得主动。二是聚焦新形势新挑战,加强研判看大势。全省妇联系统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妇女工作的新动向以及妇女群众的思想状况,不断优化实践路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是聚焦新目标新定位,实干争先走在前。全省妇联系统要牢固树立前列意识,切实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妇联工作全过程,推动妇联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前、作示范。
强化“三大导向”,以有效服务对接妇女儿童和家庭新需求。一是强化需求导向,建立健全需求调研机制、完善需求供给机制,提升服务精准度。二是强化问题导向,在基层调研中摸清情况、在发展实践中提实对策,推动问题解决与工作实践相互促进、持续深化。三是强化效果导向,处理好“妇联所为”与“妇女有感”、“一时精彩”与“持续有效”、“润物无声”与“说教空洞”的关系,提升工作有效性。
坚持“三化并举”,以改革创新赋能妇联工作新气象。一是坚持数智化赋能,各级妇联要做主动拥抱AI的践行者、“AI+家”融合发展的推动者、AI普及推广的带动者,推动“AI+妇联工作”新提升。二是坚持系统化推动,树立“大妇联”工作观念、拓宽“大整合”工作路径、强化“大协同”工作方法,构建妇联工作新机制。三是坚持实绩化评价,牢固树立实干导向,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投在狠抓落实中,激活干事创业新动能。
记者:下一步浙江省妇联将如何发力?
吴红梅: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立足职能定位,弘扬“六干”作风,以“三五五”理念为统领,即坚持三个聚焦、三大导向、三化并举的工作方法,以提升五种能力为牵引,实现五方面新突破。
提升思想政治引领能力,在宣传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重大妇女理论研究,研究“千万工程”“枫桥经验”中妇联和广大妇女作用发挥,挖掘千鹤精神的时代传承内涵,加强对社会关切问题的研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二是推动宣传工作体系重塑。按照类别化、品牌化、体系化原则,推动妇联宣传工作整体提升。完善“浙江女性”官网和新媒体矩阵建设,主动对接主流媒体、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建强妇联系统宣传队伍。持续开展红船女儿大宣讲,推进示范宣讲活动进村(社区)、进新兴领域、进高校。三是全力服务全球妇女峰会。认真落实全国妇联有关办好全球妇女峰会工作任务,推出省妇联官网外文版,讲好浙江故事、浙江女性故事。
提升创新发展服务能力,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与服务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深化巾帼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支持计划,及时跟踪创新、开放等领域的先进女性、企业代表等,举办女科学家论坛、巾帼创新创业大赛,发挥“女科技工作者+女企业家创新联合体”作用,举办第三届“巾帼法助营商”活动等。二是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与“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深度融合。实施巾帼共富工坊整县改造提升,举办巾帼共富工坊现场推进活动、巾帼共富工坊成果展、“妈妈的味道”现场交流活动和巾帼村播大赛等活动,全年新建和美庭院10万户,深化“巾帼新农人”支持计划。三是推进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巾帼就业创业“十百千万”促进行动,鼓励支持女性投身人工智能、文化“新三样”等行业领域,搭建电商直播与传统就业合作平台,开展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技能培训。
提升智慧家庭成长赋能能力,在家庭服务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数智化赋能家庭工作。建设“AI+家庭教育”“AI+家庭服务”“AI+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应用场景,用数智技术推动妇联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二是专业化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构建家庭发展全生命周期课程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联动工作机制,举办“浙里教子有方”经验分享、“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开展省级“最美家庭”选树,迭代“浙里幸福荟”婚恋交友服务等。三是协同化推进家事纠纷化解。全面评估、总结提炼家事纠纷化解“一类事”综合服务试点工作成效,实施“浙里婚调名嘴”培养计划,举办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活动。
提升维权关爱能力,在精准服务妇女儿童质效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强化立法推进,持续跟进《浙江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立法进程,争取尽早出台。二是强化规划引领。争取更多妇女儿童和家庭工作元素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总体规划,编制“十五五”妇女儿童发展和家庭教育规划。指导市、县(市、区)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终期监测评估和“十五五”规划编制。三是强化精准服务。推动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完成“为妇女儿童至少办一件实事”的年度工作目标。开展儿童友好基本单元适儿化改造提升工程,分类发布儿童友好建设指引。开展“环境友好 儿童友好”案例征集。动态跟进、赋能服务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组织“浙里护苗育才”寒暑期儿童关爱,指导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开展“圆梦助学”等公益项目。
提升干部和组织建设能力,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推动干部能力提升。实施全省妇联干部职业素养提升行动,办好“浙里巾帼讲堂”,提升妇联干部数智素养和AI运用能力。推动省妇联信息化建设,用数智技术为基层减负。二是推动执委作用发挥。抓好村社妇联换届,选优配强村社妇联班子,争取实现“六升一降”目标。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推动各级妇联执委结合自身实际至少为妇女群众办一件实事。推行“项目领办”“履职积分”“清单履职”等做法,鼓励妇联执委在新兴领域组织担任妇建指导员。三是推动组织扩面提质。坚持党建带妇建,紧贴“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制定《深化妇建联建 助推重点村片区组团发展的工作方案》。持续推动新兴领域妇联组织建设,覆盖率争取达到80%以上,实现“三个全面建立”。指导开展浙里暖“新”三年行动,全年新建暖“新”驿家500个、打造卡嫂共富工坊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