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学习如何避免儿童因从众心理欺负阿斯伯格综合征萌娃!
发布时间:2025-09-16 03:18:15 浏览量:2
在咱们学校的校园生活里,处处都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可在这热闹的背后,却藏着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就拿课间操来说,我常常看到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因为动作协调性不太好,融入集体的节奏总是比其他同学慢半拍。这时,周围一些同学就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午餐时间也是如此,这些孩子可能因为对食物有特殊偏好,只吃几种特定的饭菜,往往会引起同桌同学的小声议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场景,其实都暗藏着普通孩子因从众心理产生欺负行为的隐患,就像平静湖面下的暗流,需要我们格外留意。
了解了校园里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后,我们就得学会识别群体排斥的早期信号。在我多年的观察中,发现一些微表情能帮我们发现欺凌的苗头。
比如课间休息时,几个同学正围在一起开心地聊天,阿斯伯格孩子满心期待地凑过去,可其他同学马上撇撇嘴,眼神也躲开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明显的排斥信号。还有在大家一起做游戏时,阿斯伯格孩子想加入,有的同学会翻白眼,双手抱胸,那意思就是不想让他加入。课堂小组讨论时也是,要是阿斯伯格孩子发言,有同学小声嘀咕,嘴角下拉,这也是不友好的表现。
排队的时候,有些同学故意和阿斯伯格孩子保持很大的距离,还不时回头嫌弃地看,这同样是排斥的迹象。当阿斯伯格孩子不小心碰到别人,对方立刻夸张地抖一下身体,满脸厌恶,这也是不好的信号。分享活动中,阿斯伯格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同学不屑地哼一声,这也是群体排斥的表现。最后,当阿斯伯格孩子有新的尝试时,周围同学轻蔑地笑,这也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知道了这些预警信号后,我们就得采取行动来阻断从众欺凌链了。我觉得家校协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就像上次开家长会,有位家长跟我说,孩子回家讲班里有个阿斯伯格孩子怪怪的,不想和他玩。我就借此机会和家长们分享,我们要像一个团队一样,在家里,家长要多和孩子聊聊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在学校,我会更留意班级生态,课间我会多观察孩子们的互动,要是发现有排斥的苗头,就及时引导。
除了家校协同,结合儿童心理学中的同伴压力理论,我还设计了情景模拟课程。在课堂上,我模拟阿斯伯格孩子被孤立的场景,让普通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一次模拟中,一个孩子扮演欺负者,其他孩子开始还跟着起哄,但随着课程的推进,他们慢慢意识到这样做不对。通过这种方式,能帮助普通孩子建立边界意识,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是不可以的。
另外,我还融入了特殊教育中的社交故事法,为阿斯伯格孩子定制了社交导航手册。我记得有个阿斯伯格孩子,手册里教他在和同学交流时,怎么用合适的眼神和表情。慢慢地,这个孩子在和同学相处时自信了不少,其他同学对他的态度也有了转变。
采取了这些干预措施后,我们还得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开展双向提升的社交训练方案。
对于普通孩子,我会开展同理心培养活动。比如组织小组合作项目,让大家一起完成一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阿斯伯格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普通孩子通过和他们合作,能更好地理解他们。有一次小组做手工,阿斯伯格孩子在图案设计上有很好的想法,其他同学开始还怀疑,但最后成品出来,大家都很佩服。这样的经历让普通孩子更愿意接纳阿斯伯格孩子。
对于阿斯伯格孩子,我会加强他们的社交能力训练。利用课间时间,我会带着阿斯伯格孩子和其他同学一起做简单的游戏,教他们怎么和同学互动。比如教他们怎么主动打招呼,怎么倾听别人说话。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阿斯伯格孩子和同学的交流越来越自然。
通过家校协同、行为引导和社交训练,我看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校园里,阿斯伯格孩子和普通孩子相处得越来越融洽,课间操时不再有异样的眼光,午餐时也没有了议论声。
构建包容的成长生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让每个孩子都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