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何规范使用免疫调节药物?一文读懂!

发布时间:2025-09-08 18:18:32  浏览量:1

据统计,我国0~4岁儿童的两周总患病率高达1.74%,5~14岁为0.77%,高发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传染病领域[1]。近年来,随着对呼吸系统疾病免疫机制的探索,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受到了更多重视与关注,而儿童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均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免疫调节剂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仍需单独讨论[2]。

免疫调节剂如何发挥作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广义上,免疫调节剂指的是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系统而改变免疫系统反应的制剂,可帮助身体对抗感染、肿瘤或其他疾病的药物[2]。从机制上看,免疫调节剂均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影响信号传导或改变免疫反应的平衡,在免疫系统的不同环节发挥调控作用。但不同免疫调节剂的作用靶点与作用范围有较大差异[2]。以广泛应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为例,在细胞水平上,ICS可通过抑制趋化介质和黏附分子的产生以及抑制炎症细胞的存活,以减少气道中的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数量,有利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3](图1)。在基因层面,ICS进入细胞后与细胞质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受体易位至细胞核。激活的基因包括编码β2-肾上腺素受体和抗炎蛋白(分泌性白蛋白酶抑制剂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的基因,进一步抑制MAP激酶通路,进一步推动抗炎过程[3](图1)。在炎症因子层面,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中的组蛋白乙酰化的降低也可通过激活的GR募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到激活的炎症基因复合物来实现[3]。这一过程也进一步抑制了细胞核内炎症基因的激活,但细胞核内的其他功能基因不受影响[3]。图1:ICS的细胞效应和基因效应细菌溶解产物是另一种广谱型免疫调节剂。可以通过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如TLR2/6、TLR4以及可能的TLR7/9等激活树突状细胞,增强其抗原呈递能力,从而启动免疫反应。同时,细菌溶解产物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相关抗体的释放,这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增强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此外,它还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吞噬细胞更有效地清除病原体和细胞碎片,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在细胞免疫方面,细菌溶解产物可以刺激T细胞的增殖转化,激活T细胞和B细胞向浆细胞转化,触发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浆细胞产生lgA等一系列免疫反应,从而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2]。相比于ICS和细菌溶解产物的广谱抗炎效应,生物制剂则通过靶向特定细胞因子或炎症通路,实现更为精准的免疫调节[4]。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何用好免疫调节剂?共识给出明确建议

2024年,《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刊发了《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免疫调节剂合理使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下简称共识)[2],针对在儿童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肺炎等疾病中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共识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免疫调节剂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儿童哮喘哮喘是一种复杂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免疫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和遗传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启动、慢性炎症的持续和气道的重塑。哮喘治疗的目标不仅在于尽快控制急性发作,更要预防和减少反复发作,达到并维持最佳控制状态。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纳入近2000例哮喘患儿补充维生素D的相关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能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因此,共识建议,哮喘患儿补充维生素D至血清25(OH)D水平≥40 ng/mL(100 nmol/L),可能降低其急性发作的风险。针对RRTIs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共识建议合理使用细菌溶解产物以期减少哮喘急性发作。RRTIsRRTIs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现象,定义为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尤其多见于低龄儿童。多数RRTIs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而导致呼吸道感染易感性增加。共识建议,在RRTIs间歇期,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以期减少RRTIs的发生次数和减轻其严重程度。儿童肺炎儿童肺炎的主要治疗原则是改善通气、控制感染及炎症、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目前对于其在儿童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共识明确建议,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病例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尚无儿童患者高质量RCT研究佐证其确切疗效及安全性。

小结

从ICS、细菌溶解产物到精准靶向的生物制剂,多种免疫调节剂各具特点,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4年发布的《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免疫调节剂合理使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明确指导,强调了根据疾病特点和现有证据选择药物的重要性。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研究开展,免疫调节剂有望为儿童呼吸健康提供更多保障,助力儿科和呼吸科医生守护儿童呼吸系统健康,为儿童茁壮成长筑牢防线。

参考文献

[1]杨娜,胡思源. 儿童疾病负担及药物研发需求浅析[J]. 药物评价研究,2016,39(3):329-334.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作组, 等. 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免疫调节剂合理使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4, 39(11): 801-809.

[3]Barnes PJ.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10;3(3):514-540.

[4]Walsh GM. Anti-IL-5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sthma: an update.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20;20(10):1237-1244.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