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妈妈的爱心小屋 2500个大病患儿的家
发布时间:2025-09-08 17:54:43 浏览量:1
今年54岁的常向阳,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常妈妈”。她创建的西安慈善心羽家园,在过去八年间,为全国各地超过2500个大病患儿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在西安慈善心羽家园,看见常向阳进门,三岁的吉吉伸开双臂跟她要抱抱,四岁的娜娜叫她一起玩玩具……
常向阳:你咋了,你这会儿还盖个被子,不舒服还是咋了?乖,涵涵,你把鞋穿上,要不然脚心受凉了。
四岁患儿 娜娜:爱常妈。常妈每天晚上都给我说晚安……
常向阳是西安慈善心羽家园的创办者兼负责人,而在家园里免费吃住的则是大病患儿和他们的家长。
2017年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偶然遇到的一幕,让常向阳萌生了创办爱心家园的念头。常向阳:“当时手术ICU门口也睡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个大娘特别瘦弱的,头发灰白灰白的,侧着身子睡着呢。我就说,大娘,你咋睡到这?因为年轻人凑合一下能理解,这么大年龄了!大娘说孙子得的是白血病,媳妇跟我在这,白天病房允许两个人,晚上只能一个。我说,那你咋不找个小旅馆或者啥住?她说的是把钱都得给娃用到治疗上,能凑合就在这凑合了。就这么一句话,我当时眼圈就红了。”
出生在军人家庭的常向阳,小时候跟随父亲前往山区看望贫困户的经历,早早地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从那一刻起,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愈发清晰:常向阳要尽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患儿和家长,提供一个能免费吃住的地方。
“我就是想着让这些困难的、从偏远地方来西安治疗的这些大病家庭,能切身地感受到我们西安的温暖。我也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我想为这个城市尽一份自己的力。”
很快,常向阳个人出资5万元,在距离西安市儿童医院一路之隔的地方,租下了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听说常向阳善举的熟人朋友都争着出力:有人送来家里闲置的锅,有人搬来富余的床、桌子……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逐渐让这个爱的家园有了模样。父母更是不遗余力,全力支持女儿的善举。常向阳说:“俺爸就跟俺妈说了一句:以后给咱俩把吃药的买药的钱跟生活费留够,剩下都给娃。”
午饭时间,去儿童医院做检查、看病的孩子和家长陆续返回心羽家园。常向阳和家长们一同在厨房忙碌着做饭。切菜声、炒菜声、水流声中,家长们自然聊起孩子的病情,这是一天中大家最为放松的时刻——在共同为孩子奔波的间隙,借着灶台边的停留,表达担忧,也传递着彼此支撑的力量。
在患儿遭遇紧急情况时,常向阳会毫不犹豫地陪同家长赶往医院,在那些家长手忙脚乱、六神无主的时刻,常向阳的陪伴就像一颗定心丸,让慌乱中的父母多了一份在异地他乡的依靠,很多人从这个特殊的家园中获得了力量,从茫然无措和崩溃中慢慢走了出来。
来自延安的患儿家长周女士说:“我们刚来的时候,啥都不知道,该做的这些防备,你该做的这些治疗,万一孩子有发烧,我就着急。一旦有什么情况,常妈她就知道去哪个科,她都可以帮你联系,该找谁、该去哪。要不是她的话,我们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有她在这,感到特别的幸运!”
几年来,心羽家园像一间充满爱的流动小屋,迎来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患儿和家长。常向阳也在迎来送往间收获着人生的感悟。她说:“我不想让他们记得我,因为他们认识我,就是因为他们生病的时候。所以,他们回去以后就把这段就像磁带一样把它抹掉,他的人生才会好。”
八年来,常向阳经历过去儿童医院寻找需要帮助的患儿和家长,被人误解;也曾多次因经费紧张生活必需品几近断顿。好在她的坚持和努力、公益机构的扶持、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援助,心羽家园最终坚持了下来。过去简陋的环境逐渐改善,生活用品和设施也越来越完备。
为了弥补治疗期间患儿的教育缺失,她们还在多方帮助下,开办起“小白课堂”,提供音乐、美术、拼音、数学等科目的学习和绘本故事讲述,让孩子们又回到因疾病而远离的课堂。
八年来,西安慈善心羽家园已帮助困难患儿家庭达2500多个。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中,常向阳荣获“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常向阳:“这个家也是大家用四面八方的爱汇聚在一起的,共同托起了这些孩子们重获新生的明天,是这些患儿家庭能面对现在,能期望未来的一个地方。我为他们全心全意服务很值得,一辈子不后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