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学娃往外走,剩下老师做留守 来往情势变,希望夹杂愁
发布时间:2025-09-08 17:17:13 浏览量:2
起源于农村学校学生减少,导致教师流动,让许多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仔细想想,也从中发现社会不同群体的期待变化和百感愁肠。
留守儿童很可怜,保住老师铁饭碗
关于农村年轻夫妻外出务工已有几十年历史,过去因为各种原因,父母无法让孩子在当地就学,于是就有了农村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爷爷奶奶等看护,在乡村小学上学。他们生活不易,但却让老师保住了教书的“饭碗”。
然而,伴随进城务工的父母们,因自己生活有了起色,在看到城市孩子上学的同时,也想到自己的孩子,于是毅然把孩子接到城里来。据统计,截止2025年,在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903.81万人,在初中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405.02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迄今为止,农村减少了1300多万的留守儿童。姑且不说这些孩子在城市的生活水平,仅能够与父母在一起,就足以让这些孩子摆脱了心理孤独,有了温暖的家庭环境。
可是,农村留守儿童减少,意味着农村学校学生数量减少,有的学校甚至人去楼空。。唉!留守儿童有缓解,留守教师的饭碗成了新问题。
以往村校老师流向县城,而国家实施农村教师优惠绿色通道后,让农村老师受益,可是,刚刚喜形于色,又是一脸苦容。
农村学校因为地处偏远,长期处于教师不足状态,虽然国家实施了“特岗计划”,5年间为中西部农村地区补充了约25万名特岗教师,今年的首批“优师计划”毕业生,每年可为832个脱贫县及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约1万名中小学教师 。
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小学老师却千方百计往县城学校挤。面对农村学校老师不安心,新教师不愿来的现实情况,国家开始实施政策倾斜,教育部联合人社部发布了乡村教师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实施的文件,明确规定“乡村教师教龄满30年可直评高级职称,教龄津贴最高涨至每月150元,职称与工资、养老金深度挂钩”等,这一重磅举措立竿见影,让往年乡村教师千方百计进县城现象风光不在,有的进了城的老师甚至还后悔不已。而就在这些农村老师为每月享受“乡补”+“师补”约1000元而沾沾自喜时,一场撤校并校风波袭来。
按照国家有关严格控制农村撤校的文件规定,学生满足100名的学校,原则上不予撤校。但现实是,农村学校撤并的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如江西吉安市在2020-2024年间累计撤并3.81万个乡村教学点,平均每天消失26所学校(教学点)原本留守在农村学校的老师,此刻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撤销一个教学点,就意味着几个老师转岗流动,这么一大批老师该何去何从,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图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