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上学了!在校十大扎心表现
发布时间:2025-09-08 17:33:12 浏览量:2
新学期刚开始,不少大班升一年级的A娃家长已经开始焦虑。家长担心孩子能不能顺利融入集体、会不会被老师投诉、学习进度是不是跟不上......
A娃因为前额叶发育不足,容易出现多动、冲动等问题。这种神经发育差异,让校园生活对ADHD孩子而言充满挑战。
A娃在校十大扎心表现
1️⃣读写障碍学习吃力
ADHD孩子维持注意力需要调用更多的认知资源,可能坐在椅子上对“多动-冲动”的孩子而言已经够难了,何况阅读并理解其内容本身需要极大的精神努力。
受限于认知资源,ADHD个体倾向于逃避任何“伤脑筋”的事情,尤其是那些需要持续专注的任务,长篇阅读理解题就是个典型。
2️⃣上课走神小动作多
ADHD的核心困难就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控制身体活动。上课时要求长时间安静坐着听讲,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巨大的考验。
更困难的是,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无关的动静(比如窗外的鸟、同学的翻书声)吸引走。
为了让自己能勉强“跟上”课堂节奏,他们常常不自觉地通过玩橡皮、抖腿等小动作来努力维持自己的注意力状态,但这反而容易被误认为是不专心。
3️⃣调皮捣蛋坐不住
“坐不住”是很多ADHD孩子最明显的特征。静坐无法为ADHD儿童提供足够的神经反馈。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对大脑需要更多刺激的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他们可能会忍不住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动、或者打扰同学,这些行为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因为他们内在的冲动和对活动/刺激的需求非常强烈,安静坐着无法满足他们的神经系统,身体“不由自主”地想动。
4️⃣作业拖拉到深夜
执行功能障碍的核心表现之一是“任务启动困难”。即使理解任务要求,也难以规划步骤、预估时间并开始行动。
他们对时间的感觉也不太准确,总觉得时间还多,结果就是拖到很晚,效率低下,家长孩子都疲惫不堪。这背后是他们组织规划能力(执行功能)的不足在作祟。
5️⃣粗心马虎错误百出
保持专注和仔细检查,对ADHD孩子来说特别不容易。他们在做作业或考试时,可能“看”到了题目,但大脑没能持续监控处理细节,导致出现跳行漏字、看错符号、计算失误等看似“粗心”的错误。
这并非态度问题,而是因为维持稳定的注意力警觉状态非常吃力,细微之处就容易溜走。
6️⃣丢三落四没有条理
工作记忆容量受限是ADHD的核心缺陷之一。物品归位或执行多步骤指令需要前瞻性记忆和组织规划能力,这些恰恰是前额叶执行功能的薄弱环节。
他们可能刚被提醒要带某样东西,转身就忘了;书包里总是乱糟糟的;不是找不到课本就是丢了文具。这是因为他们大脑同时记住和跟踪多件事情的能力相对较弱,显得缺乏条理。
7️⃣情绪失控像过山车
ADHD儿童并非“脾气差”,而是大脑情绪调节回路功能效率低下。杏仁核(情绪反应中枢)的过度激活难以被前额叶(理性控制中枢)有效抑制,导致情绪爆发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研究表明,他们对负面刺激的情绪反应强度平均超出同龄人2-3倍,且情绪平复所需时间更长。
8️⃣无视课堂指令
这常被误解为对抗行为,实则源于听觉信息处理和工作记忆的困难。当教师发出包含多个步骤的复杂指令时,ADHD儿童可能只捕捉到首尾部分,中间信息因注意力波动或工作记忆容量不足而丢失。
9️⃣抽动障碍
不少ADHD孩子还会伴随不自主的抽动(如眨眼、清嗓子、耸肩等)。在紧张或压力大的时候,比如课堂上被点名或考试时,这些抽动可能更频繁。
这本身是另一种神经发育的问题(如抽动症),但与ADHD常常同时出现,会让孩子感到尴尬,进一步消耗他们的精力,影响课堂表现。
插话制造噪音
ADHD孩子常常难以抑制脑海中蹦出来的想法或说话的冲动。当老师还在讲课,或者同学正在发言时,他们可能会忍不住插嘴、抢答、或者发出无关的声音。
这并非不懂礼貌,而是因为他们控制即时反应(行为抑制)的能力较弱,想法冒出来就想立刻说出来,等不到合适的时机。
了解了这些挑战背后的原因,家长和老师就能更少些误解,多些耐心,理解是改变的开始。
大量研究表明:正强化和行为疗法是ADHD儿童一线干预的核心。惩罚不仅无效,还会损害其自尊和学习动机。
请记住: ADHD孩子不是“懒”、“不努力”或“故意捣蛋”。他们的大脑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运作,这让他们在需要持续专注、控制冲动、组织规划的情境中倍感吃力。他们的挣扎是真实的。
积极干预,未来可期。 通过科学的理解、耐心的引导、专业的支持和充满爱的环境,ADHD孩子完全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克服挑战,在学校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这个学期,咱们不追求“完美孩子”,先从小目标开始:比如让孩子学会“举手再发言”,或者能安静午睡20分钟。
新学期,咱们和老师站在同一战线,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