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了该不该打回去?儿童心理学家的建议来了
发布时间:2025-06-11 16:43:44 浏览量:13
孩子被欺负了该不该打回去?儿童心理学家的建议来了
同学们,咱们今天聊点扎心的。
你家娃要是被同学抢了玩具、推了一把,你是让他忍气吞声还是撸起袖子打回去?别急着站队,先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一、暴力反击?你可能误解了“以牙还牙”
网上那些喊“必须打回去”的家长,真不是让你教孩子抡拳头。
中南大学唐海波教授说得明白:“以牙还牙”的核心是自我保护,不是以暴制暴。
孩子被欺负了,第一时间该找老师、找家长,而不是闷声吃亏或冲上去干架。
举个真实案例:南京那个被扇耳光的孩子,家长要是直接教他“打回去”,结果可能是俩孩子一起进医院。
但反过来,如果孩子学会挺直腰板说“我不喜欢这样”,或者喊班长帮忙,冲突反而能冷处理。
暴力解决不了问题,但懦弱会放大问题——这个度,得靠家长和老师一起帮孩子拿捏。
二、为什么有的孩子总被欺负?
南京市名师夏光清总结了三类“软柿子”:
1. 在家被管得太狠的孩子——爹妈动不动就吼“不许顶嘴”,到了外面被人欺负也不敢吱声。
2. 没朋友的小透明——社交能力差的孩子,被欺负时连个撑腰的都没有。
3. 习惯性认怂的娃——挨打了就哭,连“别碰我”都不敢说,欺负他的人当然得寸进尺。
同学们发现没?问题的根儿往往不在学校,而在家里。
你平时是不是总替孩子包办一切?是不是他一犯错你就炸毛?这些都可能让孩子失去“反抗的底气”。
三、比“打不打回去”更重要的事
1. 先当孩子的情绪垃圾桶
孩子哭着回家说被欺负,你第一句话千万别是“你怎么不还手”。
夏光清老师说得好:“孩子能说出来,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先抱抱他,问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你心里难受吗?”——情绪疏通了,再谈对策。
2. 教孩子“带刺的温柔”
心理学有个绝招:用身体语言镇住对方。
让孩子挺直背、盯着对方眼睛说:“这是我的玩具,请还给我!”(语气坚定但不动手)。
多数欺负人的孩子看到这架势就怂了。
3. 家长别当“人形盾牌”
见过那种娃一受委屈就冲去学校骂街的家长吗?看起来解气,实则害娃。
你替孩子出头,他就永远学不会自己解决冲突。
就像学骑车,你一直扶着,他永远怕摔。
四、年龄不同,策略也得升级
▶ 3-4岁:练嘴皮子功夫
“这是我的!”“不许推我!”——简单短句+大声说,比动手有用。
▶ 4-5岁:玩角色扮演
在家模拟抢玩具场景,教孩子轮流玩:“你先玩5分钟,再换我好吗?”
▶ 5岁以上:学会“摇人”
告诉孩子:“如果对方比你高大,马上找老师或扭头就走,这不丢人!”
五、家长们最常踩的3个坑
❌ 当众骂孩子“窝囊”
——你嫌他不够自卑吗?
❌ 用成人思维评判
——“不还手就是怂”?可能孩子早就用零食和对方和好了!
❌ 一味强调“分享”
——物权意识都没建立,谈什么分享?先教孩子说“这是我的”,再教“我们一起玩”。
写在最后
同学们,教育哪有非黑即白?“打回去”是本能,“智慧应对”才是本事。
就像育儿博主晴天爸爸说的:教孩子打赢只要一分钟,教他“何时该争何时该让”得用一辈子。
互动时间:
你家娃被欺负时,你是怎么处理的?效果如何?评论区等你——别光看热闹,你的经验可能救了一个不敢吱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