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儿童”就贵好几倍,儿童食品算不算是智商税?
更新时间:2025-04-25 19:57 浏览量:2
导读:魔镜洞察数据显示,以2024年1至8月淘宝、天猫平台关于儿童奶粉、维生素、钙片、饼干等儿童食品销售额已达174.54亿元,虽比不上2022年17.5%、2023年37.3%的大好涨势,但在食品、营养品销售额多数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儿童食品依然处于增长态势。
的确,生活中,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食品时,首选依然是标注“儿童食品”的商品。只是,这些价格相对昂贵的食品,质疑声也越来越多。
刘奶奶说,她孙女芸芸刚3岁,已经长了4颗蛀牙。每天都刷牙,而且饭后都会漱口,为啥还会有蛀牙呢?
后来,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医生了解了芸芸的饮食习惯后说,问题出在奶片上!
原来,孙女不爱喝牛奶,刘奶奶就准备了奶片,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给孩子吃上两三片。
医生说,奶片含有糖分,吃完不刷牙,直接睡觉,能不长蛀牙吗?
刘奶奶给孙女选的奶片,是托国外的亲戚带来的,据说是专门为儿童定制的,比超市贵2、3倍呢!
医生听完后,就建议刘奶奶拿着奶片去专门机构检验一下。结果,刘奶奶一家人发现,所购奶片含钙量偏低,糖、香精含量翻倍,更别提其他化学添加剂了,一溜儿的成分表,让他们醒悟:原来,上当了!
儿童健康专家提示家长们:买东西不能只看“儿童”二字,更不能因为价格昂贵就盲目信任。不少常见的“儿童食品”,并非如广告所宣传的那样,对身体发育有帮助!
第一种:儿童奶片
一般奶片由鲜奶、乳粉作为主要原料制作,通过一定的工艺,可保留牛奶含有的丰富蛋白质、钙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声称有助于骨骼发育。
但市面上的奶片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口感,会加入大量糖、香精、防腐剂等添加剂。
如果孩子长期且较大量食用,不仅增加患上龋齿的概率,还可能对肾脏、肝脏等造成负担。
比如,文章开头的芸芸,蛀牙都有了!
第二种:儿童专用酱油
根据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发布的《中国儿童酱油行业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报告》可知,商家以“有机”、“零添加”、“减钠”、“减盐”等广告词,吸引了众多家长纷纷跟风购买“儿童专用酱油”,进而业内普遍看好市场前景。
但育儿专家也提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儿童酱油,超过80%依然是高钠食品。
如果长期给孩子食用,还是存在钠含量超标的可能性,从而不利于心脏、肾脏健康。
第三种:儿童酸奶
酸奶基本含有益生菌,促进有助于肠道消化的肠道酶分泌,还能帮助排便的乳酸菌吸收。
同时,酸甜口味的酸奶,也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不仅公布了众多酸奶生产商在制作酸奶时,会添加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香精、防腐剂等,使用的糖也是游离糖,导致高糖饮食危害出现。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儿童饮料》、《儿童发酵乳》等诸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已能在极大程度上使大多数商家得到约束。
所以,如果家长想选择儿童食品,可以提前了解挑选方法,以免花费昂贵价格,对娃却没什么帮助。
首先,从正规渠道购买大品牌产品。
大中型超市、正规专卖店等都能受到有关部门的管束,因而售卖的商品不管是进货渠道还是品质都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如果遇到任何问题,也能找到门店维权。
其次,细看配料表。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联合中国营养学会一起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建议,为孩子挑选食品时,应避免高盐、高糖、高热量的食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指出,食品包装上必须明确印有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与地址等信息。
因此,家长们在选购食品时,可细看包装的配料表,确保食品安全,也避免存在过敏的成分。
最后,别盲目信任广告内容。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与问卷网共同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家长中,55%左右的家长表示信任广告宣传,20%的家长或多或少参考广告内容,剩余25%的家长则偏向于身边人的口碑。
我自己更倾向于,广告宣传。觉得已经这么知名了,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但其实,广告费也是一种投入,选择真的需要谨慎一些。
一些出过问题的品牌,之前广告做得有多猛烈,不需要提醒大家了吧?
碎碎念:
都说“民以食为天”,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且各器官、功能还未成熟的孩子在饮食方面更需注意。你是怎么给孩子挑选食品的呢?有什么妙招可以分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