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净赚小孩44亿,最暴利公司要IPO

更新时间:2025-04-25 19:38  浏览量:1

吸收各路“神仙妖魔”的港股,即将迎来一家暴利公司。

作者 | 老高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吸收各路“神仙妖魔”的港股,即将迎来一家暴利公司。

它的赚钱能力甚至超越了“让年轻人疯魔”的泡泡玛特。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盲盒、潮玩市场传来劲爆消息,一家小孩痴迷、家长抓狂的明星公司更新了招股书、赴港IPO。该公司便是引领“卡牌经济”的独角兽浙江卡游动漫有限公司(下称卡游)。在创投圈,卡游被称“小孩收割机”,其推出的核心IP“奥特曼系列卡牌”牢牢锁定了小学生群体,靠着平均售价1.7元/包的卡牌,卡游成功抢占了低龄消费群体的心智。

2024年,在全球大杀四方的泡泡玛特营收达到130.4亿元,净利润31.25亿元,这样的财务数据已令外界惊叹,“年轻人的钱真好赚”。相比“年轻人收割机”泡泡玛特,卡游的赚钱能力更为恐怖。2024年,卡游营收达到100.57亿元,净利润高达惊人的44.66亿元,毛利率67.3%。卡游的赚钱能力碾压一众游戏公司,“遥遥领先”大多数A股、港股上市公司。

有分析人士预测,“卡游一旦上市成功,在资本市场的潜力或超市值2400亿港元的泡泡玛特。”毕竟,鲜有公司在未IPO阶段就有如此夸张的盈利水准,“小孩的钱比年轻人好赚”。

疯了、疯了,港股要疯了。

现在真是什么公司都要IPO,卡游净利润44.66亿元了,不忘资本市场走一遭。

但在未IPO的众多公司里,卡游确实太狠了。当年,泡泡玛特掀起“盲盒经济”,传出年轻人“卖房也要炒盲盒”。资本抓住了“盲盒经济”的上行空间,力挺泡泡玛特,带来一个全球年轻人疯魔的庞大消费市场。眼下,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正被更强的新生代力量取代。

据时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分析,随着年轻人变成父母,一个更加庞大消费市场异军突起。2024年,中国儿童消费规模逼近6万亿元,覆盖0-15岁约2.45亿儿童群体。促成儿童消费水涨船高的因素是,“年轻父母愿意拿出家庭开支的30%-50%投入到儿童消费上。”

换句话说,“家长宁可自己减少消费,必须让孩子消费。”无形中就会把年轻群体消费的一部分钱分流至儿童市场。所以,儿童消费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以年复合增长率20%(早教、玩具)的增速,笑傲江湖。儿童市场钱多,家长愿意花钱,自然少不了“抢钱”的参与者。

卡游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的赚钱方式,深谙“人性弱点”。人性有弱点,不分年龄。往往是年龄越低自控力越差。小孩在面对好玩好奇的事物面前很难自控,一哭一闹家长付费。

不过,就像盲盒、潮玩品牌只有几家国产品牌比较知名一样,卡牌的国产品牌崛起也没想象中容易,在成为“小孩收割机”之前,卡游经历了一段波折的发展史,最终“灵魂”蜕变。

每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背后皆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卡游创始人李奇斌,跟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相似,均是带有“传奇”色彩的跨界创业者。但李奇斌的魔幻人生更像抖音小短剧。

谁都不会想到,最懂中国小孩的是位70后。20世纪90年代,年轻的李奇斌有着一份稳定工作,水利员。他每天的任务是跟水利工程打交道、端着“铁饭碗”。李奇斌家庭条件优越,他上班是“打发时间”。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家庭经商失败,走向“绝路”。

李奇斌家族头顶瞬间多了300万元债务。90年代,债务300万元是个什么数字?别说债务300万元,就是有个300万元拿去创业,如今也是“顶流”公司。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就是在90年代获得表哥吕向阳250万元及天使投资人夏佐全50万元的资助,从此划破苍穹。

彼时,李奇斌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振兴家族、摆脱困境,20多岁的他,决定辞掉“铁饭碗”投身商海。第一次“做生意”,家族里不善经营的李奇斌遭遇失败,一气之下他买来90年代爆红的“大大泡泡糖”咀嚼发泄,却无意间嗅到了商机,“泡泡糖附赠的卡片,有搞头。”

他觉得,这种不起眼的卡片若是用好,一定会“勾起人性冲动消费的欲望”。

关键,卡片生意成本低,很适合创业失败群体。

带着试一试、不试无颜见家族的态度。李奇斌用仅剩的1万元资金成立了印刷公司,专门给其它公司制作卡片。一边制作卡片,一边李奇斌深入洞察“哪些卡片消费意愿高”,在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后,李奇斌又创业了,于2001年成立主营卡牌和动漫衍生品的甲壳虫集团。

李奇斌发现,卡片生意最好做的小孩群体。90年代,中国曾刮起一阵“小浣熊干脆面风口”,小浣熊是学生群体最热爱零食之一。当然,学生热爱小浣熊干脆面最主要的是,会随机附带一张卡牌。“谁收集的卡牌多、稀缺、完整,谁就自豪,也有人会花钱买自己没有的卡牌。”

这个模式跟盲盒几乎一样,想收集卡牌学生会一箱箱买干脆面,刺激高频消费。小浣熊是真的在卖干脆面,但它们的营销思路让“后浪”借鉴。李奇斌就学到了精髓,“卡牌的魔力是人性弱点、是IP。”他的另一份灵感验证是网游,他发现“玩家为得到装备会不停氪金”。

“如果给卡牌增加随机性,只要掌握火爆IP,肯定就会有人不停花钱追潮流、满足欲望。”2013年,在卡牌圈混成“老油条”的李奇斌碰到人生转折点。他观察到日本知名玩具公司万代把中国大陆地区的版权总代理权授予了新创华公司,李奇斌火速联系新创华用他在卡牌圈的资深地位拿下了奥特曼形象在卡牌上的使用权,借助甲壳虫集团渐渐构建卡牌帝国。

2014年,李奇斌趁势拿出大量资金,试图打造以奥特曼IP为首的动漫产业链平台,他还想打造出一个产业园区,辐射中国文旅。但这一步迈得太大,导致公司一度资金断裂、工厂停工、员工欠薪。李奇斌被披上“大忽悠”标签,仿佛再次重蹈“家族经商失败”覆辙。

人生困难时刻,“他消失了”。媒体难觅李奇斌踪迹,直到一家名叫卡游的公司问世。外界才知道,“他没跑路”,换了“面貌”东山再起。李奇斌不再去做浮夸美梦,卡游目标明确,“囤积IP”。截至2025年,卡游手握奥特曼、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叶罗丽、斗罗大陆等超70个重量级IP,这些IP使卡游的卡牌产品得以覆盖个性多样的年轻消费群体。

寻找用户画像的路上,卡游偏爱小孩、服务家长,以一己之力撑起“卡牌经济”。2021年,卡游引入唯一A轮融资,“囤积IP”、研究用户的同时,不忘记资本扩张、增强统治力。“第一VC”红杉中国的加入,给了卡游进一步抢占市场的底气,逐步登顶“中国卡牌之王”。

“小孩收割机”来了。

2024年,卡游一骑绝尘。DeepSeek解释称,“受益于消费回暖,卡游、盲盒得到了极大的价值释放。”促使卡游交出了令人咋舌的业绩,这份成绩单让它们萌生了再战IPO的想法。

别看卡游混得风生水起,这家公司以前跟奶茶一样,首次冲击港股IPO不太顺利。即便招股书业绩爆表、故事讲得天花乱坠,港股就“不买账”。转变在2025年,DeepSeek引爆中国资产,多次IPO折戟的蜜雪冰城看到希望,“春天里的一杯奶茶”俘获港股、打开心扉。

习惯“用脚投票”的港股突然“用手投票”。蜜雪冰城1.77万亿港元融资认购不仅刷新了投资者“三观”,更是给那些看上去没机会IPO的公司营造出了股民接盘、资本暴富的希望。

屡次IPO折戟的公司一窝蜂冲向港股,A股暴富过的公司也去港股了。卡游岂会不去?它们刚得到一份傲人战绩。招股书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0.57亿元,净利润44.66亿元,毛利率67.3%数据出来时,创业圈惊呆了,以前听说卡游赚钱,没想到这么赚钱。

泡泡玛特2024年财报一出,股价暴涨。2025年初至今,泡泡玛特股价累计上涨超96%,若以2022年低点计算,股价累计涨幅超1500%。若以2024年低点计算,股价累计涨幅超900%。泡泡玛特这几波股价狂飙,科技创业者都绷不住了,吐槽,“辛辛苦苦研发,不如盲盒。”

泡泡玛特营收130.4亿元,净利润31.25亿元挺狠,创投圈感慨,“年轻人的钱好赚”。卡游业绩一出,把泡泡玛特也比下去了。“年轻人得靠边站,小孩的钱更好赚。”毛利率67.3%太暴利了,卡牌堪称儿童消费市场最暴利产业之一。卡游是卡牌里的一哥,暴利产业的最暴利公司。信息显示,卡游目前占据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71.1%份额,线下销量连续3年居首。

家长带着孩子闯商场,小孩看到卡牌要买,钱可能就进入卡游腰包。虽然,卡游业绩各方面很强势,但它们同样面临着不可控风险。比如2023年,监管出台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明确指出,“禁止向8岁以下儿童销售盲盒”。卡游的产品形态表面跟泡泡玛特的塑料玩具不同,本质差不多,“主要依赖盲盒手法刺激消费”。尽管卡游方面表示,“已加强年龄提示和退款机制”。央视调查发现,“其终端销售仍存在大量违规向未成年人售卡行为。

或许正是前路充满问号,卡游毫不犹豫的更新招股书赴港IPO。商业规划上,卡游完全可以参照泡泡玛特,依托香港打通全球市场,把卡牌卖到海外,抢占海外小孩心智。IPO前,‌李奇斌‌通过直接持股及关联企业持有超‌60%股权‌,拥有对董事会及经营决策的绝对主导权。

DeepSeek分析,“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引发投资人对公司治理透明度的担忧,李奇斌近3年通过分红及薪酬累计套现超18亿元。‌”看来,卡牌故事好不好讲,李奇斌心里最清楚。他早就赢麻了,若IPO顺利,他和家族就是暴富的基础上继续暴富,水利员逆袭超级富豪。

那么,你看好卡游的港股IPO之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