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小于3岁的孤独症”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22 12:06:38 浏览量:19
大家知道吗?孤独症被诊断的年龄是3岁以后,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小于3岁的孤独症。你的孩子3岁前,无论被诊断为孤独症倾向,还是疑似孤独症,或者是被诊断为全面发育迟缓。总之,请你记住,3岁前你的孩子一定不是孤独症。
3岁前不能诊断孤独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3岁以前,发现孩子异常后,立即进行积极干预,在3岁前发展出与普通孩子相差的能力,孩子是有可能永远摆脱孤独症的命运的。3岁以前不是孤独症,3岁以后也可以不是孤独症,但是作为家长的你必须做点什么?
一、抓住关键期
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这段时间,是儿童身体各项指标发育最快的时期,尤其是大脑迅速发育,飞快地构建自我认知世界的体系。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只是有的孩子自己能完成,但有的孩子却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
这时候,大人能不能发现、明白、实施这些“帮助”,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份是普通人还是孤独症。
二、明确和其他孩子差别在哪
家长们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面对特殊的宝贝,他们是有心无力、无从下手。家长们不知道看上去帅气、漂亮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那么这群特殊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区别是什么呢?普通儿童在3岁前,就可以自己发展出模仿、听指令、仿说、命名、提要求、对话等基本能力,而这些能力发展出来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可以发展出更高级的能力。这些能力能使儿童自己从环境中学习,一旦儿童可以自主学习了,那么他们的认知发展是惊人的!
三、提供“帮助”
孤独症儿童不仅不能发展出高级能力,连获得最基本的能力也需要大人们“帮助”,大人们也知道需要提高这个能力、那个能力,但如何实施,确实一头雾水。
如果家长们明白各种能力实质上是一组组对应关系,根据孤独症儿童的特点进行干预时,用强化程序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系就可以了,这样做孩子能清楚他们自己要干什么。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说起来不简单做起来更不简单,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想要了解的家长们,可以关注“本土大侠干预孤独知原理”,去主页搜索相关文章,也可以直接私信与我交流。
四、建立信心
我一直在想,一部分3岁前被说成孤独症倾向或疑似孤独症的孩子,因为这个结果让他们的家长重视起来,开始着手进行早期干预,孩子的各项能力在“帮助”下发展起来。
于是,这些家长们发自内心地认为,一定是医院诊断错了,毕竟3岁前也没被确诊为孤独症。孩子从此成为普通人,家长们也不再提起曾经的经历,于是,通过早期干预成功的案例就这么石沉大海。
而那些没有积极干预的孩子呢, 3岁前被诊断后家长就接受了孩子一定是孤独症的事实,果真3岁后症状越来越严重。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后者,导致很多人对早期干预重视不足或因对孤独症的恐惧丧失了信息。
总之,医院里的医生都不敢确定你的孩子是孤独症,你凭什么非要把你的孩子往孤独症的表现上去靠呢?如果你从此一蹶不振,认定了孩子以后会发展成孤独症,那么真正等到3岁以后,可能一切都迟了。
所以,孤独症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作为家长的你,态度决定一切!3岁前不是孤独症,3岁以后也可以不是孤独症,就看你是不是已经在行动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