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湖南省内首个世界卫生组织照管者技能培训项目落地,为特殊儿童家庭赋能

更新时间:2025-04-01 18:03  浏览量:1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池边柳 卿小娟)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数量逐年攀升,据统计,全球平均每160名儿童中大约有1名孤独症儿童,发病率约为0.7%。为了提升孤独症及发育障碍儿童照管者的家庭干预技能,帮助孩子在日常活动中学习与提升技能。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率先在湖南省内落地世界卫生组织照管者技能培训(WHO-CST)项目。

WHO-CST项目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孤独症之声”联合开发的一套照管者技能培训体系。旨在赋能孤独症及发育障碍儿童的照管者掌握“家庭养育和早期干预”的核心技能,以提高儿童参与活动、需求与分享性交流、积极行为和日常生活技能的能力,增强照管者信心,促进亲子关系。

项目共包含一对一训练课、家长团体课以及家访课程。首批参与培训的照管者表示,经过前期学习,现在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参与活动,泛化孩子的技能,并且更有信心陪伴孩子,亲子关系也更加亲密。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赵莎表示,医院引进WHO-CST项目,将医院干预和家庭干预相结合,为障碍儿童提供科学的、高效的、可及的个性化干预,赋能孤独症及发育障碍儿童家庭,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儿童保健所自2003年以来,共为1至6岁龄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约15万人次。目前,已开展盖塞尔量表、韦氏智力测试、C-PEP-3孤独症教育心理评估量表、VB-MAPP评估量表、DREAM系列语言评估、格里菲斯发育评估、ADOS评估、ABC问卷等整套全面系统的评估,拥有专业的干预团队和成熟的测评、干预体系。已开展一对一个别化训练、综合活动课、运动发展课、情景引导式训练、沙盘治疗、家长课堂等,形成了以诊断、测评、干预为一体化的模式,为1周岁以上儿童提供早期筛查、诊断、干预、追踪全流程服务。

赵莎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以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000万人,其中0至14岁孤独症儿童已达200万人,早期识别与干预对于孤独症儿童尤其重要。

赵莎提醒,五不(少)是孤独症早期行为标志,如家长(照养者)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应带孩子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1.不(少)看:不看人或很少看人,孤独症患儿早期就开始表现出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应:孤独症患儿通常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字没反应,以至于家长首先怀疑他听不见,但是听力检查正常。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对感兴趣的玩具、食物等不能用手指出,而依赖牵大人的手表示。

4.不(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现象,家长最关注的也往往是孩子语言问题。虽然语言发育延迟不是孤独症诊断的必要条件,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孩子务必考虑孤独症的可能性。

5.不当:指不恰当使用物品,孤独症患儿从12个月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喜欢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