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为孤独症儿童建立支持体系

更新时间:2025-04-01 02:59  浏览量:1

孤独症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学龄儿童的孤独症发病率为0.7%‌,全球范围内的孤独症患病率估计在1%左右,而美国的发病率则高达2.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推动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融合教育、资源教室成为高频词。而如何着力扩大孤独症儿童融入学校和社会的机会、提升孤独症儿童教育质量、健全孤独症儿童教育保障机制,是搞好融合教育的关键。笔者认为,以下基础工作至关重要。

明确融合教育核心理念

所谓融合是指孤独症学生完全被整合入提供特殊支持的常规教育中,以使他们在常规教育中形成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涵盖必要的支持服务和教学调适。

孤独症学生需要各种特殊的支持和服务,这些支持、服务和调适,应基于孤独症学生人群的数据分析,要精准匹配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与适应能力,提高整体学业和综合表现。

支持服务包括课堂支持和课外支持。课堂支持涵盖有声书、辅助图例、优先座位安排等,以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课外支持则包括资源教室、专项辅导、心理支持等,帮助学生在课外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教学调适是根据学生的个体水平进行灵活调整,避免以标准化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通过关注学生的特性和优势,识别对其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调整方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校环境中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使孤独症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化发展。

构建完善的支持体系

在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团队支持体系,确保各方协同合作。对于每位拥有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学生,应由一名资源教师作为案例负责人,统筹沟通与协调。整个计划的制定应由资源教师、任课教师、行为分析师、心理教师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如语言治疗师、职能治疗师)共同分析与制定,以确保方案全面、科学,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时,应基于学生的各项评估结果,包括学科水平、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制定符合其需求的目标和支持措施。资源教师负责观察并收集学生的数据,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和制定计划。个性化教育计划应获得所有相关人员及学生家长的认同与支持,以确保实施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在实施个性化教育计划时,资源教师和资源教室不仅是学生的支持站点,更是多方协作的枢纽。资源教室在不同情况下发挥不同作用:当学生需要额外辅导时,它是提供学业支持的加油站;当学生出现行为问题需要短暂调整时,它是帮助他们平复情绪的休息站;当个性化教育计划需要协调时,资源教师充当桥梁,与任课教师及其他专业人员保持沟通,确保计划顺利执行。资源教室不仅由教师和助教组成,更是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持续的支持。

加强家校与社区联动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应帮助家长理解,个性化教育计划的目标并非使孩子特殊化或边缘化,而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他们融入集体、发挥自身潜能。

在建立档案、全面评估、制定计划和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必要时应引入社会专业人士的支持,并整合社会资源,以确保学生获得最全面、最适合的帮助。对于处于过渡期的学生,包括转学或即将完成学业的学生,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转介体系,以帮助他们顺利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转学的学生,学校需确保个性化教育计划的调整和交接,确保其当前的支持措施符合最新需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帮助他们了解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在必要时提供相关培训,如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和适应性训练,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的环境。

融合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搞好融合教育必须明确核心理念,建立完善体系,形成家校与社会的互动,才能扎实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