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断指悲剧背后:小鹏X9屏幕安全争议为何难解?
更新时间:2025-03-27 13:38 浏览量:9
2025年1月,惠州一名5岁男童在小鹏X9的二排娱乐屏操作中,左手食指被机械支架夹断,半截食指当场脱落。送医诊断为“创伤性完全离断”,医生明确告知手指功能无法完全恢复。家长陈先生称,屏幕闭合时毫无回弹迹象,支架边缘锋利如剪刀,质疑产品设计存在致命漏洞。
陈先生要求小鹏汽车赔偿医药费、精神损失费共计10万元,但遭企业拒绝。小鹏官方回应称,该折叠屏需通过遥控器或物理开关操作,并非触控屏,“正常使用触碰不到危险区域”,并建议车主开启儿童锁功能。对于防夹功能缺失,工作人员仅表示“会反馈评估”,未承认责任。家长反驳:“孩子坐着就能碰到支架,难道要绑住双手?”
事件引发两大核心争论:
1.安全设计是否失职:车载可动机械结构无防夹功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对比电梯、车窗等场景,防夹功能早已成标配。
2. 儿童保护是否被忽视:车企是否默认用户均为成年人?家长称儿童锁功能未被主动提示,操作入口隐蔽。
行业人士指出,智能座舱设计普遍追求科技感,但对儿童误触风险缺乏预案。
小鹏X9定位“家庭旗舰MPV”,事故暴露其目标用户(亲子家庭)与安全设计间的矛盾。当前车企热衷堆砌大屏、折叠机械部件,但安全测试多聚焦碰撞场景,忽略细节交互风险。类似事件并非孤例:2023年某新势力车型旋转屏夹伤用户手指,最终以“用户操作不当”草草结案。
小鹏汽车若仅以“人道主义赔偿”搪塞,恐难平息公众信任危机。车载智能设备的安全标准亟待强制规范,防夹、自动急停等功能应成为机械结构的底线配置。儿童的指尖安全,不该成为车企创新路上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