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被忽略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5-08-05 09:51:00 浏览量:3
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作者 / 谛听
本文由 编辑
在国产动画创作中,不同环节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当我们在 2025 年大谈中国动画时,可能会聊起画面质量、剧情节奏、人物关系、甚至宣传运营、衍生开发,但与动画内容本身密切相关的 " 声音行业 " 却往往被忽略。
配音、音乐、音效、混音、主题曲……复杂多样的 " 声音 " 看不见摸不着离不开,涉及上千名相关从业者,却总是以两种极端形式出现:" 有声儿就行 " 和 " 浑然天成 ",有的人在声音的流水线上混日子,有的人用声音理解故事诠释艺术。
是时候关注一下国产动画的 " 声音 " 了。
谁在装聋?
大多数动画的声音创作,处于一种不怎么加分偶尔减分的状态,显得毫无存在感,最核心的原因是声音环节在国产动画制作流程边缘化的定位。
首先,99% 的国产动画都是以外包合作的形式进行声音创作,即与配音工作室、音乐工作室、音响后期工作室等进行合作,这些工作室也会同时承接数部甚至数十部动画作品声音环节的制作。当然,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没毛病,电影、电视剧、游戏等也常用这种合作方式。但外包合作的模式意味着更高的沟通成本,对于很多动画导演来说是无瑕投入精力参与的,甚至可能只会在早期选选主角的试音,对关键情节相关声音提提反馈,更多声音环节都是差不多就行,尽量交给执行导演、制片进行统筹,其他的全靠合作声音团队的良心。
主创们有意无意的忽略,直接导致了声音创作出现三大问题:创作时间短、预算超压缩、合作超细分。首先是创作时间问题,动画制作流程不规范,很多动画作品都是要改到上线当天凌晨的,即使先审后播,也无法改变这种一直改起来没完的毛病。声音环节的配音录制和音乐音效制作基本都是看半成品甚至分镜做的,这就直接影响了声音与动画内容的关联性,对于声音创作者来说也是有心无力的。而作为后期守门员环节的音效、混音,那更是赶时间,交片压力很大,根本来不及抠细节,镜头上过多的修改也会影响声音创作的连贯性。如果是动画制作团队剪辑师输出成片,更是会对声音创作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
不被重视也直接压缩了声音创作的预算,一季 1-2kw 报价的动画,全部声音环节的制作预算可能只有 30-50 万,续作还可能因为新编曲需求少而继续压缩。对于一些低质量动画,那声音环节的预算可能就更低了。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经常有动画作品编剧预算不到 3%,声音预算不到 3%,然后宣发 0 预算,剩下 90% 的钱都用来死磕画面,甚至老板还有自己卖车卖房倒贴的,然后磨叽好几年做出一部处处不及格的动画,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
虽然声音环节贯穿全作,但差不多就行、有声就行成为很多国产动画出品人、制片人和导演的共识。战略上的忽略,那么 " 声音交给谁来做 " 就变成了一件无所谓的事情,谁来接声音合作,成为一件商务主导的事情而非考虑创作风格和质量。
当然,更多项目是出品平台是不会过多干预制作环节的,那么制作公司的老板们就会钦点商务会哄自己开心的声音团队,甚至导演都无权决定合作方。哄一哄就给活儿,老合作伙伴得给活儿,做得好的也得搞个来兜底儿,于是我们能看到很多动画作品的音乐音效混音环节,本来只需要 1-2 个工作室就可以完成的,结果要分成 5 个以上工作室合作。这家做一点,那家做一点,最后再找个老实人汇总一下,那导演的反馈提出来到底该谁来改?最终的呈现效果到底该谁来对作品负责?接这万八千块钱的一点活儿凭什么给你用心做?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谁在作哑?
制作团队不爱管的声音,有时会被平台方以宣传导向的名义接管。当对声音的宣传需求大于制作需求时,声音和作品本身可能就会开始割裂起来,整体关联性出现问题。比如为了噱头,有的作品会选择 N 种方言配音,N 种语言配音,CV 的选择不贴脸就算了,作品的故事设定跟方言有什么关系吗?就动画的制作质量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反复配音吗?有任何宣传效果吗?有任何观影需求吗?有些作品还会根据甲方的恶趣味进行音乐创作,制作团队中规中矩做动画,OP、ED 开始发疯,直接劝退普通观众,堵死了作品大众化的窗口。
但他们还在每天忙个不停,不停的做项目,不停的修改,不停的赶时间。国产动画激增的分钟数需求并没有给相关的声音产业人才留出足够的成长时间,这个行业的收入也养不起太多经验丰富的人才。很多年轻的声音创作者没有时间学习,更没有机会学习,没有人教他们该怎么做该怎么改,他们也没有时间真的坐下来用心创作声音。
声音后期的发展速度追不上动画画面的快速进步,铁打的配音导演,流水的配音演员,铁打的音乐总监,流水的三方外包。只有少数 S+ 项目会给声音创作足够的预算和时间,更多的声音随着一部部中低质量动画作品在市场中沉沦。
把声音还给动画
当然,还是有动画重视音乐的,至少近几年比十几年前网络动画发展初期连 OP、ED 都没有的时代好多了。优质的动画作品和声音创作互相成就,热门作品的热门角色带火配音演员,让他们有了自己的声音表演粉,而通过他们的演绎,也让角色真实的突破次元变得鲜活。
经典的音乐给动画出圈最好的助力,《斗罗大陆》小舞献祭一首《不舍》唱哭无数观众,《灵笼》的《大黑天》一响燃爆全场,《狐妖小红娘》的《梦回还》看遍万水千山,《剑来》的《知我》尽是书生意气,《斩神》的《过长夜》横刀守苍生,《凡人修仙传》的《凡人》遁出红尘不问归程……不同类型的动画都可以找到适合的音乐风格。
动画本就是一门视听艺术,很多经典作品传颂多年,可能剧情本身都被观众淡忘了,但经典旋律响起依然让人热血沸腾,仿佛重回虚拟世界,重拾年少看动画的心境。声音是动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需要表演,可以表达情感情绪,渲染气氛,突出时代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强调关键剧情,更有自己的蒙太奇意境。动画作品是视觉与听觉的互补融合,没有高质量的声音创作就难以创作优秀的动画作品。
经!典!
但当下,大多数动画尤其是动画剧集作品对声音的态度并不乐观,从预算、到选择合作方、到素材支持、到制作周期、到沟通反馈,每个环节都问题颇多。如果是真心想提高动画作品的总体质量,那重视声音应该被提上日程,即使是小成本低预算的动画作品,声音也不该是减分项,声音上做出彩的成本往往比画面和故事出彩成本更低,也没那么卷。
声音可能不能雪中送碳,但一定能锦上添花。低质量的作品很难因为声音出色就成为爆款动画,但想成就经典作品,必然需要优质的声音配套。动画的声音质量,在作品中就是创作者对外发声的音量,不要让你的声音在市场被淹没。
注:文中部分配图来自万能的动画《白箱》,图文无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