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巴士一句“难免”,难免惹人不满
发布时间:2025-10-29 17:31:39 浏览量:2
□朱泉赫(黑龙江大学)
10月28日,有网友反映称,当点开“宝宝巴士”儿童APP时,映入眼帘的竟是低俗擦边的广告,甚至伴随不明软件自动下载。面对质疑,官方客服却以“已尽力做审核监督,审核难免有疏漏”回应,官方的这句“难免”,也难免惹得家长们心生不满。 (10月28日 九派新闻)
儿童产品的核心特质,决定了“绝对无不适宜内容”是其不可退让的刚性门槛。与成人不同,低龄儿童缺乏对信息的辨别与筛选能力,外界传递的内容可能会直接影响其认知建构与价值观的形成。心理专家表示,未成年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过早接触这些内容,会让孩子身心产生应激和压力反应,直接影响到学习、饮食、睡眠等各个方面。所以对于家长而言,孩子不能接触到不良内容,从来不是“难免的小事”,而是不能逾越的底线。
作为深耕儿童领域的头部品牌,宝宝巴士地位并非凭空而来,它是家长们用一次次选择、一份份托付慢慢积累起来的,是家长把孩子的认知启蒙、身心安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交给了平台。家长们选择它,就是因为相信其必然会守住“不让孩子接触不良内容”的底线,而不是接受“问题随时可能发生”的妥协。
这种用“难免”来开脱的态度,暴露的是企业对解决问题缺乏应有的决心。既然直言“审核难免有疏漏”,是不是代表在企业的预期里,这类不良内容的问题并非偶发意外,而是未来仍可能反复出现?这从本质上透支了家长们的信任,毕竟,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把孩子的成长环境,交给一个默认“不良内容可能反复出现”的品牌。
“难免疏漏”的背后,或许也是企业不愿为“百分百审核”承担更高成本的借口。事件曝光后,企业迅速下线所有广告,并研发出广告强制拦截功能,这也说明技术层面早已具备整改条件。所谓“难免”,不过是在“成本控制”与“儿童安全”的天平上,选择倾向了商业利益一方。
近年来,儿童相关产品出现涉黄涉暴、内容失范的情况屡有发生:2020年7月,某家教机被曝应用商店中第三方开发的社交软件中充斥诱导未成年人的不良内容;2022年7月,某知名品牌儿童平板被曝应用商城内存在大量违规暴力网游,部分漫画还包含色情、血腥情节,且此类内容未设置任何访问门槛;2023年4月,宣称“仅能用于学习”的一儿童学习机被曝因孩子误触弹窗广告自动下载了多款色情软件……频发的儿童产品涉不良信息事件提醒我们,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孩子们使用的信息产品,也该和食品、衣物、书籍一样,得到同等严谨、严肃的管理。
不可否认,儿童信息产品在数字化浪潮中确实助力了孩子们的成长,但越是在产品深度融入儿童成长的当下,我们越应该绷紧内容安全这根弦。对面向未成年人的产品,“绝对安全”绝不是过高要求,而是法定责任与行业底线——从内容审核的每一道关卡,到功能设计的每一处细节,都必须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儿童产品的安全防线,不能成为企业压缩成本、追逐利益的牺牲品。
儿童的成长世界里,没有“难免”的妥协,更不该有“利益优先的敷衍”。每一个面向孩子的产品,都连接着家庭的信任,承载着社会对未来的期许。毕竟,守护好孩子的身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才是儿童品牌最该有的“底色”。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