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从财务总监到家庭教育讲师:她用6年改写亲子关系,点亮无数家庭

发布时间:2025-10-28 17:46:06  浏览量:1

职场雷厉风行的财务总监,遇上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会碰撞出怎样的亲子火花?

唐静(化名),这位拥有10年财务总监经验的职场女性,曾在家庭教育中陷入深深的无力感 —— 她紧盯孩子练琴,却逼得孩子两年不碰钢琴;全心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理解与不快乐。如今的她,不仅培养出被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专业录取的儿子和懂事可爱的女儿,更从一名学员蜕变为家庭教育讲师,用自身经历点亮了无数困境中的家庭。她究竟是如何完成这场华丽转身的?

职场得意,育儿失意:被青春期击碎的教育自信

遇见扶鹰前,唐静的人生标签是 “成功职场人”,却算不上 “合格妈妈”。她学过心理学,读过教育书籍,自认提前备好应对青春期的策略,却在儿子 12 岁那年,被一场钢琴风波彻底击碎了积累的教育自信。

彼时,儿子在音乐上颇有天赋,五音不全的唐静秉持责任之心,每天搬着小凳子守在琴旁,不停催促:“弹快些”“时间没到,再弹一遍”。直到某天,无休止的催促终于点燃孩子的情绪,他猛地扣上钢琴盖,手被夹得流血,撂下一句 “你有能耐你弹!” 此后两年,儿子再也没碰过钢琴。

“我那么爱孩子、爱这个家,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怎么就没得到预期的效果?” 看着孩子抗拒的眼神,唐静第一次深感无力 —— 这也是众多青春期孩子父母的共同写照。她彼时并未明白,从 “知道” 教育理论到 “做到” 包容引导,中间横亘着一道极难跨越的鸿沟。而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觉醒让这道鸿沟变得越来越宽。唐静与孩子之间,虽然没有水火不容的恨意或者特别激烈的争吵,但那种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蔓延的疏离,却让她无从应对。她管得越多,孩子越抗拒;听之任之,又怕孩子误入歧途。

“从知道到做到”: “无力妈妈” 变成“家庭引路人”

早在2017年,唐静就听说过扶鹰,但彼时孩子刚上五年级,她暂无明显教育困惑,便未放在心上。2019年,孩子青春期问题集中爆发,她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扶鹰实践班,一学就是6年。

扶鹰的 “接地气” 让唐静真正扎根 —— 它不教空泛理论,而是传授落地方法,引导家长践行教育的示范作用。过去,她手握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读过无数教育书籍,嘴上说着 “敬畏生命、接纳孩子”,行动上却成了孩子眼中的 “监工”,始终不懂如何真正接纳孩子。在实践班,唐静读懂了两个核心:一是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基石,家庭氛围好了孩子才会好;二是要链接高能圈层,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

于是,她专程赴杭州拜会扶鹰教育创始人王金海老师,融入扶鹰的高能圈子。这次见面让她顿悟:教育的核心不是管控,而是示范。为给孩子做榜样,她开始改变:不再急躁地催促,遇到事情淡定应对;不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先修复夫妻关系;她甚至放下职场的光环,主动学习如何好好说话,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等。唐静深刻意识到: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只有这片土壤足够包容,孩子才敢尝试、敢试错;即便外界有诸多否定,家庭也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最有力的托举。

改变悄然发生。一天晚饭后,唐静在客厅书桌前看书记笔记,刚洗完碗的儿子突然端来一盘切好的香瓜:去皮切块,还插好了牙签。“妈妈,你吃点,你喜欢的。” 儿子语气平淡,唐静却瞬间红了眼眶 —— 她知道,自己的示范,孩子都看在了眼里。如今,儿子不仅顺利考上理想大学,更主动定下冲刺 C9 研究生的目标,亲子间的温暖与信任,终于回来了。

身份蜕变:从学员到讲师,收获家庭事业双丰收

随着在扶鹰的学习不断深入,唐静萌生了新想法:“我不仅要做孩子的示范者,还要做更多家庭的引路人。” 王金海老师的一句话——“扶鹰能让你收获家庭和事业的双丰收”,更是坚定了她的决心——她要从一名学员,转型为扶鹰实践班讲师。

唐静认为,“引领” 不是靠年龄,而是靠更高的认知与见闻。“二次元”、游戏圈、cosplay 等年轻人热衷的潮流,她都主动涉猎,“当自己深入去了解了,才能有更客观的评价,才能与孩子产生共同话题,也能在孩子出现沉迷倾向时及时引导。”

在她看来,做讲师不是为了 “证明我很厉害”,而是为了 “让更多父母觉得自己厉害”。她见过太多像曾经的自己一样的父母:深爱孩子却用错方式,渴望改变却找不到方向。于是,她把自己的经历、学到的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员,陪着他们一点点实践、一点点改变。

有个家庭让她印象深刻:孩子高中重度抑郁、多次自残,妈妈绝望到想放弃生命。在扶鹰学习后,这位妈妈开始转变:因家庭条件有限,她本着节约之心,别出心裁地将捡来的活动庆典剩下的花重新做成捧花送给老公,两个孩子在一旁拍照记录,见证着家庭的幸福瞬间;她也不再盯着孩子的缺点,而是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如今,这个曾陷入绝望的孩子顺利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妈妈特意发微信感谢:“没有扶鹰,我可能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云南曲靖的一位学员,牢记 “感受好,行为就好”,读懂了 “想改变孩子行为,先让他感受好” 的教育核心。回家后,她专注于挖掘孩子的优点,调动孩子正向的情绪。一周后,孩子的班主任主动致电:“你们家孩子怎么了?眼睛里有光了!” 后来,这个孩子也顺利考上高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飞速成长。这些故事,让唐静更加坚信:家庭教育并不难,难的是愿意主动前行,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共渡难关。

致天下父母:教育不是管控,而是陪着孩子慢慢走

如今的唐静,早已不是那个急躁的 “监工妈妈”,而是从容的 “家庭引路人”。回顾6年成长,她最想对天下父母说:“打开家庭教育的大门其实很简单 —— 它本就没有上锁。”

在她看来,教育不是让孩子长成亦步亦趋的木偶,而是尊重他的节奏,陪他走过每个阶段;不是堆砌复杂理论,而是先学会接纳自己。父母如镜,自信从容会直接感染孩子。正如扶鹰的理念 ——“生命影响生命”:父母愿意改变,家庭氛围便会改善;家庭满是温暖,孩子的生命自会绽放光彩。

“未来,我想继续做那个‘温暖的抱持者’,让孩子想起妈妈时就觉得有力量。无论在外遇到什么困难,回家看到妈妈就能重拾自信。” 唐静的话朴实却动人,藏着最纯粹的教育初心 —— 教育从来不是逆天改命的较量,而是一场 “陪着你慢慢走” 的温柔旅程,是生命影响生命的动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