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德国遣返人数暴增,驱逐1.7万人,儿童占五分之一,引发人权争议

发布时间:2025-10-27 03:05:14  浏览量:2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2025年才过不到10个月,德国就把1.7万多人给赶出去了。更让人揪心的是,这1.7万人里,近五分之一是孩子,还有几十位7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被送回了阿富汗、叙利亚这些地方。

大家都知道,德国一直顶着“人权标杆”的名头,平时总爱对别的国家指手画脚,可现在却一边把老人孩子往战乱、没人权保障的地方送,一边还喊着“保护人权”,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股不对劲。

到底是德国真遇到了难处,不得不这么做?还是所谓的“人权”,本来就是他们想喊就喊、想收就收的口号?

德国《新奥斯纳布吕克报》最近扒到一组数据,是联邦政府回复联邦议院左翼派系问询时说的,2025年1到9月,一共有17651人被德国驱逐出境,比2024年同期的14706人多了近20%。

单看这个总数,可能有人会觉得“就是移民政策收紧了呗”,可再往下看年龄结构,就没法这么轻描淡写了。

3095名被驱逐的是儿童或年轻人,占了总人数的19%还多,60到70岁的老人有275人,70岁以上的也有54人,这些本该被重点保护的人,反倒成了驱逐名单上的“常客”。

可再看他们被送去的地方,土耳其接回了1614人,格鲁吉亚接回1379人,这两个国家加起来,占了总遣返人数的17%还多,剩下的人里,不少被送向了更危险的地方,阿富汗和叙利亚等地。

其实从2024年的红绿灯政府,到2025年的黑红联盟,德国的移民政策一直在往“紧”里收,这次遣返人数暴增,不是突然拍脑袋决定的,更像是政策越收越紧的结果。

但问题是,政策收紧就算了,为啥要把孩子和老人推到前面?左翼党负责法律与难民政策的发言人邦格说得很直接,“现在驱逐的人越来越多,当局几乎没什么‘不敢做’的了。”

这话真不是随口说的,当一个国家的驱逐行动,连孩子和老人都不“避讳”时,所谓的“人权底线”,确实有点站不住脚了。

这波遣返潮的背后,绕不开一个人,德国内政部长多布林特,就是他一直在力推严苛的移民政策,才让驱逐的“口子”越开越大。

多布林特的思路很明确,核心就是“控制居留权”,一边清理已经在德国的“非合法居留者”,一边靠外交协议扩大遣返范围。

他甚至公开说过“核心标准很清楚”,那些已经融入德国、有稳定工作的人,能留下,反之,就得被送走。

这套“差异化对待”的说法,听着像是在“找平衡”,可细想一下,更像是给严苛政策披了层“合理”的外衣,他心里门儿清,要推进这套政策,得先拿两个地方“开刀”,阿富汗和叙利亚。

对阿富汗,他主张“接着遣返”,对叙利亚,他更直接,放话要在2025年底前和叙利亚政府签协议,先把在德国的叙利亚罪犯送回去,之后再把范围扩大到“所有没合法居留权的人”。

可他没怎么提的是,这两个地方的现状,根本容不得“随便遣返”,阿富汗自2021年塔利班掌权后,男性可能平白遭惩罚,女性连上学、工作、出门的基本权利都没有,叙利亚更不用说,局部冲突没停过,基础设施被炸得稀烂,人道危机一直没缓解。

多布林特不是不知道这些风险,可他还是要推,说白了,他选的是“先解决德国本土的移民压力”,而不是“先保障被遣返者的安全”,这种选择,和他嘴里喊的“人权”,显然是拧着的。

自从2021年塔利班掌权后,德国其实一直没敢大规模遣返阿富汗人,直到2024年8月,当时还是红绿灯政府执政,才第一次往阿富汗遣返罪犯,到了2025年7月中旬,黑红联盟上台后,又搞了一次。

这两次遣返,每次都引发争议,国际上本来就有个默认的规矩,遣返人前,得先看看接收国安全不安全、能不能接纳,要是当地连基本人权都保障不了,就不能随便送。

可德国不管这些,哪怕知道阿富汗女性连门都难出,男性可能平白受罚,还是把人送了回去。

再看叙利亚,多布林特要和叙利亚签协议的事儿,刚说出来就被外界质疑,他说“先遣返罪犯”,可叙利亚现在连稳定的司法系统都没有,遣回去的人能不能得到公正对待?

更别说后续要遣返的“没合法居留权的人”,这些人里可能有不少是躲战乱来的普通人,他们在德国或许没找到稳定工作,但回叙利亚后,可能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当地的房子炸没了不少,粮食不够、看病也难,普通人想活下去都不容易。

有国际人道组织统计过,近几年往战乱国遣返的人里,超过三成会遇到二次危机,要么陷入贫困,要么遭遇暴力。

德国不可能没看到这些数据,可他们还是要选“遣返”这条路,说到底,还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别人的生命安全前面。

不过,德国也有自己的难处,移民太多,社会负担重,每个国家都有管理移民的权利,可“管理”不代表“不管不顾”。

隔壁的瑞典,同样面临移民压力,瑞典的做法是“分层安置”,对老人和孩子,先安排临时住所和医疗,对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语言培训和就业帮扶,等他们融入了再评估能不能留下。

虽然成本高,但至少没把弱势群体推出去,再看德国,他们选的是“简单直接”的驱逐,尤其是对老人孩子这些没什么反抗能力的人,这种选择自然引起了关于“人权”的争议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