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四五” 奋力往前赶|淮南市民政局:健全儿童福利体系,完善关爱服务措施
发布时间:2025-10-15 19:10:19 浏览量:2
大皖新闻讯10月15日,记者从淮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淮南市民政局不断健全儿童福利体系,完善关爱服务措施,加强关爱服务力量建设,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织密扎牢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
做好儿童福利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底数清、情况明”。该局着力构建了“大数据比对+网格化排查+精细化档案”三位一体的主动发现和动态管理机制,依托省级智慧民政平台和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立了与公安、教育、卫健、医保、残联、妇联等多部门的信息动态比对机制。每月初定期进行数据碰撞和比对,自动生成“疑似困境儿童风险预警清单”,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潜在的风险对象能够被及时、精准地识别出来。另外,还充分发挥基层力量,依托全市1108名村(社区)儿童主任和90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以及广大社区网格员、社工志愿者,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地面部队”,对系统预警清单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发现的线索,做到逐户必访、逐人必核,用“铁脚板”走出民情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确保孩子们吃饱穿暖、生活无忧,是儿童福利工作的底线要求。该局持续加大投入,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淮南市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孤儿标准执行。2025年,淮南市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高,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较2024年上浮15%。同时,对年满18周岁后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孤儿,延续享受基本生活补贴,助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对于不符合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条件,但基本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儿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政策衔接,通过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慈善帮扶、志愿服务等多种渠道,合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确保困难儿童群体生活保障无死角。
构建完善教育医疗保障体系
让每一名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拥有健康体魄,是民政部门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教育保障方面,淮南市民政局大力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积极将其纳入国家教育资助体系。对残疾儿童,通过特教学校、普校随班就读、特教班、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确保其接受教育的权利。建立了完善的辍学报告与劝返机制,确保做到发现一例、报告一例、劝返一例。淮南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目前有17名儿童在校就读,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各阶段,院内开设特教班,为24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规范化教学。
在医疗康复保障方面,淮南民政部门深入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将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6所医院纳入定点医疗机构,2024年以来为全市的孤儿开展了免费健康体检。对符合条件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额资助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优先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康复救助、慈善援助的有效衔接。淮南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作为集中养育机构,扎实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健康体检、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等基础卫生服务,并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精神障碍识别与转介。同时,积极争取市残联支持,将康复训练儿童范围逐步扩大,并探索“康教一体化”试点,对智力状况较好的儿童进行康复与教育融合培养,取得良好效果。
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坚强防线
保护儿童免受侵害,是必须守住的红线。淮南民政部门强化监护干预,对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儿童,特别是重病重残人员的子女无人照顾时,依法履行临时监护、临时代养等兜底保障责任,确保孩子处于安全可靠的监护之下。健全保护网络,全力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未成年人保护网络,目前全市建有3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3个儿童福利指导中心,90个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覆盖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夯实了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救助保护机制,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反应迅速、处置有力、帮扶到位。
建立县级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统筹专家、社工和志愿者资源,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实施“心理关爱行动”,计划为每名困境儿童提供至少1次专业心理评估并制定干预方案。目前已完成70%困境儿童的心理测评并建立档案,为部分儿童制定了个性化干预方案。淮南市福利院也积极链接市心理健康协会资源,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另外,对重病重残儿童实行“一人一策”个性化护理,加强护理技能培训。医疗上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坚持每日查房,及时诊疗。积极探索“康教一体化”模式,规范特教教学,让孤残儿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文/图
编辑 崔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