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笼》第二季研讨会举办 共话国创动画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10-15 18:56:51 浏览量:2
10月1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湖北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的动画片《灵笼》第二季研讨会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行业主管部门代表、制作播出机构代表、主创团队、专家学者及观众代表,围绕《灵笼》第二季的艺术创新、文化表达、产业生态与国际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国产动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与使命担当。
时代回响,于文化战略沃土中培育精品
近年来国产动画在题材拓展、技术提升、国际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灵笼》第二季作为一部具有标杆意义的科幻动画作品,展现了当代中国动画的创作水准与文化自觉。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红艳在致辞中指出,《灵笼》作为从位于武汉的中国光谷基地走出的精品作品,不仅入选广电总局2024-2025年度网络视听精品创作传播工程,还被列为湖北省广播电视局2025年网络视听精品创作重点项目。作品成功得益于三个因素:题材选择彰显科幻魅力,构建出具有张力的文明对照体系;以传统文化叙事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传统乐器、中医技法、武术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剧情;创作团队秉持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个画面,营造出震撼的视听体验。她强调,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将持续优化创作扶持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展市场空间,推动优秀作品国际传播。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党委书记、秘书长易凯指出,《灵笼》打破了“动画只是给小孩看”的刻板印象,为国产动画树立了新的标杆。作品在B站播出时引发观众热烈互动,弹幕密集度充分体现了其受欢迎程度。他强调,作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种良性发展模式为行业持续创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匠心独运,在创作坚守中定义国漫新高度
研讨会上,哔哩哔哩副总裁张圣晏介绍,《灵笼》第二季自开播以来,累计播放量已突破3.5亿,系列追番人数达1140万,全网曝光量超150亿,豆瓣评分高达8.9分。他强调,B站独特的PUGV生态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二次创作土壤,超过1.7万个二创视频、1万余名UP主的深度参与,共同构筑了《灵笼》IP的文化影响力。张圣晏表示,B站将持续加大对国创动画的投入,推动中国动画向“Made for Global”升级。
在主创代表发言环节,艺画开天创始人兼董事长、《灵笼》项目文学策划阮瑞从创作初心、文化根脉与国际视野三个维度阐述了《灵笼》的创作理念。他回顾了自己从动画观众到创作者的转变历程,指出《灵笼》的诞生源于对中国科幻动画空白地带的探索与坚守。他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东方哲思与末世伦理的融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实践。在出海方面,阮瑞特别提到,国家“千帆出海”行动计划为《灵笼》等作品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让中国故事能够更自信地走向世界。
艺画开天联合创始人、《灵笼》项目总导演董相博以“创作中的真情,自有千钧之力”为主题,分享了第二季在情感表达与人物塑造上的突破。他表示,团队始终坚持以真实情感为内核,通过塑造有弱点、会挣扎的角色,让他们的勇敢与坚守更具感染力。他特别提及第十二集片尾文字的反复打磨,指出其传递的是对生命意义与创作态度的深刻思考。董相博动情地表示:“《灵笼》是我们会坚持做一辈子的作品,希望它能成为陪伴一代人成长的精神印记。”
未来图景,以共鸣与思辨共绘产业新篇
研讨会上,多位学者与评论家从学术、产业与美学角度对《灵笼》第二季进行了多维度的剖析。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指出,《灵笼》在中国动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他认为,作品站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高度,自觉践行“两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品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诠释,以及“长期主义”的创作态度,展现了中国动画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坚定步伐,为国产动画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典范。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教研室主任、教授徐铮则肯定了《灵笼》在制作技术上的突破,认为其代表了国产3D动画的技术水准。他指出,作品实现了毛孔级角色建模、高精度渲染和生动的表演细节,每一帧都在挑战技术极限。同时,她特别赞赏创作团队将中医哲学转化为科幻逻辑的创新实践,如将针灸、拔罐、经络等传统元素转化为独特的科幻设定,构建出具有东方特色的硬科幻体系。
北京大学副研究员、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认为《灵笼》的成功在于其构建了“时空新意、力美兼具、情思交融”的完整体系。他指出,作品在时间维度上贯通历史与未来,在空间建构上保持严谨逻辑;在力与美的平衡中,既呈现震撼的视觉冲击,又蕴含深厚的中式美学;在情与思的交融中,通过人物命运引发深刻哲学思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