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儿童肺炎耐药困境,解锁小儿法罗培南钠颗粒的潜在价值
发布时间:2025-09-25 20:41:58 浏览量:14
警报拉响:儿童肺炎治疗需求未满,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细菌是儿童肺炎的主要致病病原,指南推荐经验性的抗菌治疗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儿童肺炎的初始治疗1,2,而在我国,儿童肺炎的临床治疗,尤其是在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等方面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亟待创新突破。首先,儿童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存在耐药率日益升高的困境,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常见病原体耐药率已超过50%,部分甚至高达98.6%1)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均>90%);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大于或接近50%(表1)3。
2)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4.7%和98.6%;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均>50%),对阿奇霉素不敏感率为52.7%;卡他莫拉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为27.7%,对阿奇霉素不敏感率为43.2%(表2)3。
表1. 2023年ISPED(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监测主要链球菌属细菌耐药情况(%)3当前,肺炎患者治疗失败率、30天再入院率仍较高。2021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肺炎患者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在6%-31%之间,大大增加了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风险。此外,肺炎患者在30天内的再入院率为15%~20%,30天全因再入院率的中位数为17%6。
面对儿童肺炎治疗中影响临床治疗成效的“两座大山”,指南强调经验选择抗菌药物需要兼顾患儿个体特点,并择优选取最适宜、有效而安全的抗菌药物1。
强势破局:小儿法罗培南钠颗粒兼具多重优势,为肺炎患儿保驾护航
令人欣喜的是,法罗培南的出现犹如一道希望之光,为肺炎患儿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法罗培南是目前唯一的一类对静止期细菌有作用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青霉烯类衍生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青霉烯类药物的结构由青霉烷与头孢烯两种母核组成(图1),这两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多重抗菌优势,具有类似于青霉素的强抗菌活性和头霉菌素的广泛抗菌谱7法罗培南对儿童呼吸道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活性较强。研究发现,其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的MIC(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0.010-2.000mg/L,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MIC范围分别为0.030-8.000mg/L和0.030-2.000mg/L8。
小儿法罗培南钠颗粒已被获批用于由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卡他莫拉克氏菌、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百日咳菌引起的多种儿童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的治疗9。
法罗培南具备体内无蓄积、广泛分布等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一方面,儿童患者于饭后服用法罗培南5mg/kg或10mg/kg,约1小时达最高血药浓度,分别为1.3mg/L或2.1mg/L,半衰期约为1小时,体内无蓄积。另一方面,法罗培南在患者身体各组织和体液中广泛分布,不经肝脏代谢,对肝脏损伤较小,安全性较好8。
值得关注的是,法罗培南的特殊结构使其不易引起细菌耐药。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法罗培南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倾向更小。相对其他抗菌药物较易筛选并产生稳定传代的耐药株,在针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研究中,法罗培南试验菌经连续50d传代培养,仍未筛选到抗菌药物耐药突变株,同时已获得耐药性的菌株经传代培养后对法罗培南依然敏感8。
法罗培南耐药发生率低得益于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在结构上,青霉烯类(法罗培南)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相似的共轭双键,不仅提高了环的张力,还极大提高了其抗菌活性,5、6 位 H 呈反式构型则为青霉素结合蛋白提供了更佳的结合靶点,提高了药物对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同时 6 位具有耐 β‐内酰胺酶的 α‐羟乙基,进一步提高了耐酶特性7。
因此,在儿童肺炎主要病原耐药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对于初次、二次或多次就诊的肺炎患儿,采用更为强效的广谱抗菌药物,如法罗培南,或可减少就诊次数,降低二次感染、混合感染等发生风险。
针对儿童服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小儿法罗培南钠颗粒在给药方式上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该药溶解性好,橘子口味,患儿接受度更高,儿科临床应用更为便捷8。一方面,这一特性很好地满足了需要出院带药的肺炎患儿的持续治疗需求;另一方面,其有效的口服剂型有助于实现抗菌药物的序贯治疗,减少静脉用药8,从而降低血流和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减轻治疗经济负担、同时提高患者的活动性和舒适性,并缓解家属的照护压力。小结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10。法罗培南作为全球首个青霉烯类口服抗菌药物,凭借其广泛的抗菌谱、强大的抗菌活性、高安全性、低耐药性以及便于口服等显著优势,成为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的一大亮点7,8。在当前抗菌药物耐药问题日益严峻、常见病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逐渐攀升的背景下,小儿法罗培南钠颗粒的出现,无疑为肺炎患儿抵御多重耐药菌感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24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 2024, 62(10):920-930.
2.李雨萱,李倩,尹东锋.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23, 36(5):461-466.
3.付盼,王传清,俞蕙.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2023年儿童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4,19(4):272-280.
4.张蕊.肺炎患儿服药依从性与心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哈尔滨医药,2022,42(03):119-120.
5.熊丽,朱晓萍.儿童肺部感染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机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 2025,31(5):58-63.
6.Aliberti S,Dela Cruz CS,Amati F,et al.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 Lancet,2021,398(10303):906-919.
7.武明芬,赵志刚.青霉烯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与分级管理建议[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1,21(3):193-199.
8.董立民,袁林,高薇,等.小儿法罗培南钠对儿童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4):1086-1092.
9.小儿法罗培南钠颗粒说明书.
10.徐青青,彭春燕,苏庸春,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的变迁[J].儿科药学杂志,2020,26(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