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毅抗战回忆之我的抗日儿童团:儿童团员真勇敢,站岗放哨查汉奸
发布时间:2025-09-25 08:07:16 浏览量:2
段毅,1928年12月出生在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吊沟村。抗日战争时期,15岁的他成为当地儿童团长兼少年先锋队长,曾组织与发动团员们站岗、放哨、送情报,并带领儿童团在百团大战时为前线送食品、抬钢板、背电线等。此文为他离休后的口述回忆录。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山西省平定县第二区东半部.是一个小区,通常称为东区。这个小区座落在太行山中段西麓,背靠黑尖山,面向娘子关,管辖吊沟、回城寺、井沟等12个行政村。
在这里,日寇依仗天险娘子关等据点,向中国人民疯狂实行“三光”政策,犯下了滔天罪行。而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拿起武器抗击侵略者,写下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光辉篇章。每忆及此,我们东区儿童团一个个小伙伴亲切的面
孔就会重现在我的脑际,久久难以忘怀。
当时,东区各村建立了抗日民主村政权和武委会、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群众团体。我先后担任村儿童团长和小区儿童团长(半脱离生产的小区委员),和全区的少年儿童们配合大人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活动。
站岗放哨送情报
儿童团是抗日根据地里的娃娃兵,在八路军驻军和民兵自卫队的影响下,爱国热情高,斗志昂扬,练武积极。清晨起床哨音一响,儿童团员个个整装,扛起红樱枪,集合到操练场,进行队列训练,学习刺杀动作,“一、二、三、四”和“杀!杀!杀!”的喊声震撼山谷。“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冲、冲、冲,大家来向前冲,我们是抗日先锋队,向前冲!”
儿童团的歌声更是嘹亮。当时儿童团把12岁至17岁的少年先锋队员都组织了起来,每天有2人轮流值勤,沿村传递信件送情报。一般信件一日送一次,鸡毛信(信封上插有鸡毛)和情报,随到随送,风雨无阻,保证快速传递。其他团员在上学读书的同时,手执红缨枪在村头路口站岗放哨,盘查路过行人。行人的路条对,就放行,说一声“走吧!”如果拿不出路条,或路条字里行间有可疑之处,就毫不客气地将行人送交村民兵自卫队审查处理。
当时有一首歌“儿童团员真勇敢,站岗放哨查汉奸……”哪里有儿童团员活动,哪里就能听到唱这首歌。
儿童团和妇女自卫队还担负着观察敌情,用“消息树”传报敌情的任务。“消息树”是树立在山顶了望哨附近的假树,一看到“消息树”推倒,就知道有敌人来犯,便将消息迅速传报给村民兵自卫队。
配合主力部队和民兵武装参战、支前
抗日战争中,战斗频繁,有时反“扫荡”,有时主动打击敌人。
在战斗的行列中也有着我们儿童团员们的身影,例如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后,我们东区群众和其他根据地人民一样也紧急动员起来,男女老幼都要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游击队和民兵武装英勇作战。妇女们做军鞋,制食品,护理伤病员。儿童团则参加力所能及的抗日支前活动。尤其是少年先锋队,队员的年龄和力气比其他儿童团员大,女的帮搓麻绳、纳鞋底、做军鞋,男队员甚至和大人们一样承担了背电线、送慰问品和赶毛驴送公粮等任务。
组织变工搞生产
晋察冀边区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建设方针是“粉碎日寇、克服灾荒,保证军需,充裕民生,增进农业。…….平定县人民按照这一方针组织起来,开垦荒山,扩大耕地,精耕细作、发展农业生产,为实现“耕三余一”(耕种三年有一年余粮)的目标
努力奋斗。东区儿童团、少年先锋队员们也积极组织变工队,开荒种地,增产粮食;帮助军烈属送肥料、担水、缝补衣服;上山采集柴胡、桔梗等药材,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进行生产自救工作。
抗灾度荒挖野菜
1941年至1943年,日本侵略军到处建碉堡,安据点,修筑封锁墙,加紧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和经济封锁。
这几年,又遇上自然灾害,每到春夏之交,许多人缺粮少菜、靠粗粮和糠菜充饥。根据地人民面临着抗敌和救灾两条战线的斗争。
东区儿童团一方面坚持上学读书,站岗放哨,一方面积极参加抗灾度荒。以吊沟村为例,儿童团将团员分成小组,到野外爬上槐树、杏树、桑树摘树叶,拣核桃、柳树栗,割羊桃蔓、霍雷圪针尖,挖苣苣菜、刺其草、茴灰菜、计苗、麻奶、马刺、猪耳朵片
(车前草)等野菜。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了爬树能手段芝库,挖野菜能手段宝财、段子科。人们称赞儿童团是挖野菜的主力军,在抗灾度荒中起了重要作用。
读书识字扫文盲
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每一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抗日小学,坚持在战争中办教育。当时,敌我斗争激烈,形势严峻,日寇经常出来“扫荡”,教学不能在村里正常进行,老师就率领学生背上书包,扛起红缨枪,抬着黑板,带
着粉笔到山沟大树下读书学习。
东区儿童团在上学读书当学生的同时,还当冬学、民校的小先生,担负起帮助成年人扫盲的任务。儿童团员采取多种形式教大人识字。最基本的办法是定人定时间,按识字课本包教包学其他办法有:看物识字。门上写“门”字,炕上写“炕”字,锄头上写“锄头”二字,对着实物认字学字;村口挂牌识字。由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负责教,农民出村学一个字,回村时要求会读会写:这些办法很有效,识了字,还宣传了抗日。
唱歌演剧作宣传
在八年抗战中,东区儿童团一直坚持开展唱抗日歌曲,演革命戏剧等活动,既宣传了抗日救国道理,又活跃了敌后根据地农村的文化生活。当时在东区最流行的四首歌是《工农兵学商》、《大刀进行曲》和《保卫黄河》、《军队和老百姓》,都是儿童团从八路军驻军那里学会以后传开的。儿童团还组织扭秧歌、打霸王
鞭,演出《兄妹开荒》等。
东区儿童团的“屋顶广播”,也很受群众欢迎。当时农村没有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我们拿起自制的铁皮喇叭和锣鼓站到屋顶大树上喊话宣传,效果很好。
1944年7月一个夜晚的广播是这样的:“打起鼓,敲起锣,听我们儿童团来广播。现在宣布一个胜利消息:今天下午,我区民兵配合八路军二连在三岔口伏击敌人,全歼日伪军18人,并打死鬼子小队长清水,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粮食。”听完广播后,全村男女老幼欢腾起来,纷纷称赞民兵配合
八路军的这个伏击战打得好,有的还说“碉堡里的日伪军面临着断粮,像秋后的蚂蚱,长不了啦!”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东区的儿童团员们由娃娃长成了青军人,他们中有的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许多人直接参军参战为救国流血牺牲,更多的则留在地方工作或在家乡坚持生产、坚持抗日斗争,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共同为保卫和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注:段毅于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随军南下到湖南、广西工作,直到1994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