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抽动症的孩子,体内两大“病邪”!驱逐出去就好了

发布时间:2025-09-23 17:01:39  浏览量:1

中医认为,抽动症的根源在于肝经有风、脾虚生痰。风痰在经络里窜动,导致人经脉受阻,出现不受控制的抽动和秽语行为。

肝主疏泄,条畅气机。孩子学习压力大、家庭氛围紧张、长时间看电子产品,这些都容易导致肝气不舒。气机堵久了就会化火,火苗往上蹿,就会引动肝风

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喂养不当导致脾虚,无法正常运化食物和水液,这些没有被消化掉的半成品就会堆积起来,形成粘稠的痰湿

肝风是抽动的“动力”,而痰浊是抽动的“基础”。

好比一棵树,肝风是吹动树枝的那阵狂风,而痰浊则是挂在树枝上沉重粘稠的污垢。风一吹,带着污垢的树枝就更剧烈、更笨重地摇摆起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9岁男孩,半年前家长发现孩子偶尔眨眼、清嗓子,以为是坏习惯,未予重视。三个月因期末考试学业压力大,症状明显加重:眨眼频繁,耸鼻咧嘴,清嗓子声音响亮,上课时也难以控制。

患儿自述感觉喉咙有东西,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家长反馈孩子平时性格较为急躁,容易发脾气,食欲一般,大便时而稀溏。

舌脉:舌质偏红,舌苔白腻,脉象弦细。

辩证:脾虚痰蕴,肝亢风动。

方法:平肝熄风治其标,健脾化痰固其本

开方:天麻、钩藤、白芍、僵蚕、陈皮、茯苓、白术、姜半夏、石菖蒲、远志、炙甘草。

半个月后,家长反馈孩子食欲改善,大便正常,清嗓子症状明显减轻,眨眼频率有所下降

一个月后,患儿暑假期间劳逸结合,抽动症状均减轻,情绪较前平稳

两个月后,患儿诸症基本平息,仅在学习极度紧张时有轻微眨眼。以健脾益气、固表扶正,继续调理一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绝非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着眼于整体,从根源上调和肝脾,达到息风化痰的目的。

天麻、钩藤:平抑肝阳,熄灭内风

白芍:柔肝

僵蚕:祛风化痰

陈皮、半夏、茯苓、白术:健脾化痰,从根源上铲除痰湿

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安神定志

炙甘草: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