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童发热热点问题 共建科学诊疗照护体系
发布时间:2025-09-22 14:34:52 浏览量:1
9月19日至21日,第五届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在天津召开,会上,举行以“打破儿童发热认知鸿沟,共建科学诊疗照护体系”为主题的“宝贝港湾新闻会客厅”。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主委申昆玲表示,在儿童发热诊疗过程中,家长的治疗期望与医生的专业判断往往存在差距。许多家长因“发热恐惧症”急于使用退热药物,反映出家庭评估与照护规范缺失的问题。她呼吁尽快建立科学、实用的儿童发热家庭评估与照护标准,帮助家长准确判断病情、实施正确护理与合理用药。同时强调,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儿科队伍建设,通过系统培训和医共体协作提升服务水平,并明确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标准,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儿童发热诊疗网络。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主委马融提出,许多家庭在儿童发热时倾向于采用物理降温,但普遍存在误区,如使用退热贴、酒精擦浴等方式往往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妨碍康复。他强调,不应对中医药形成“辅助”地位的刻板认知,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与整体调节,尤其在防治结合和康复阶段具有独特优势。
江西省儿童医院陈强教授表示,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治疗中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如过早用药、剂量不当、盲目联用抗菌药物等。他建议从“医院—药店—家庭”全链条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学术组织应制定通俗易懂的用药指南,医疗机构应强化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同时推进中西医协同,为家长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雪峰教授表示,中医药在儿童发热管理中注重整体调节与“扶正祛邪”,需根据不同证型辨证用药。小儿推拿、穴位敷贴、药浴等外治法因操作简便、接受度高,有助于提升患儿舒适度。她呼吁开展更多高质量循证研究,明确外治法的疗效与适用标准,并建立相应临床路径。
天津药物研究院张铁军教授介绍,我国儿童药物研发进展显著,口服溶液、颗粒剂、口崩片及外用贴膏等适宜剂型不断丰富,有效提升了用药依从性。以1.1类新药小儿牛黄退热贴为例,其通过规范临床研究验证了安全性与有效性,为儿童发热治疗提供了新的便捷选择。
本次“宝贝港湾新闻会客厅”通过跨学科、跨领域对话,聚焦儿童发热诊疗与家庭照护的关键问题,展现了中西医协同与医药结合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