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还得看中医!老祖宗的好办法,能帮一个是一个!
发布时间:2025-09-22 14:30:00 浏览量:1
孩子一天天长大,活泼劲儿越来越足,可有些 “调皮” 的小动作,却让家长越看越揪心:有的孩子总控制不住地挤眉弄眼,一会儿皱鼻子、一会儿眨眼睛,甚至还会对着人做鬼脸,提醒了好多次也改不掉;还有的孩子,玩着玩着就突然 “啊” 一声怪叫,或者时不时清嗓子、发出 “吭吭” 的声音,在安静的场合格外显眼。
看着这些反常的举动,家长心里直打鼓:孩子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赶紧带娃去五官科检查,眼睛、喉咙查了个遍,结果却说啥问题没有。可孩子的小动作非但没停,家长越制止,反而变得越频繁。看着孩子的样子,心里又满是疑惑 —— 孩子到底怎么了?
其实家长们可能没意识到,这些看似 “调皮” 的行为,不是孩子故意作对,也不是改不掉的 “怪习惯”,很可能是孩子的身体在发出信号:他可能 “生病” 了,患上了我们常说的抽动症。
中医角度带您了解抽动症
外感风邪
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薄弱,易外感风邪。风为阳邪,风气与肝相通,导致肝风内动。风邪上扰头面部,引发抽动表现。
肝亢生风
不良情绪刺激,如家长过分宠溺或严厉责骂,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极生风。肝风循经上行至头面部,出现头面抽动;肝主筋,筋脉痉挛则表现为握拳、耸肩等四肢抽动。
饮食不节
痰火内扰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不加节制,偏嗜肥甘(油腻、甜食)、过咸食物,影响脾胃运化,痰湿内生,久蕴化痰热,痰热内扰心神,引动肝风,导致抽动症状。
一个经典古方——改善抽动症
今天,我们来聊聊张仲景留下的一个方子,专门对付小儿抽动症,帮助了不少孩子恢复健康。
先说说这方子,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它来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能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在中医看来抽动症就是肝风内动,这个方子可以把孩子体内乱窜的肝风理顺。
方药解析
方子组成:柴胡、龙骨、牡蛎、黄芩、半夏、茯苓、人参、桂枝、大黄、生姜、大枣。
方解:柴胡、黄芩和解少阳,疏肝清热,调畅气机;半夏、茯苓、桂枝相配,化痰利湿;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敛摄浮阳;桂枝通阳化气;大黄泻热通腑;人参、大枣、生姜补益中焦,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门诊医案
之前门诊来了个 8 岁的小男孩,妈妈带他来的时候特别着急:“孩子半年前开始挤眼睛、清嗓子,一开始以为是看电视太多伤了眼,或者是感冒没好利索,可滴了眼药水、吃了感冒药也没效果。后来越来越严重,上课的时候还会突然‘啊’一声叫,老师找了我好几次,我批评他,他说自己也控制不住,急得直哭。”
我给孩子辨证后,发现他舌苔偏黄、脉弦,确实是肝风内动、兼有痰湿的情况,就给开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同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稍微调整了几味药的用量。
没想到喝了两周后,孩子清嗓子的次数明显少了,挤眼睛的动作也轻了;坚持喝了一个月,上课再也没出现过突然怪叫的情况,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了。后来复诊时,家长说现在孩子终于能正常和同学玩,也不用再被老师说调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