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区为残疾儿童照亮康复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21 10:43:01 浏览量:1
9月20日,在重庆长寿区阳光儿童康复中心,2岁半的山东籍女童小瑞(化名)正专注地跟着康复师进行训练。一年前,被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的她甚至无法独立行走,如今已能流畅表达需求,并顺利进入幼儿园。
小瑞的转变,是长寿区残联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全区已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480余人次,结算救助资金近800万元,同比增长30%,累计服务超万人次,有效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据悉,长寿区残联通过“民办公助”、引进培育、提质升级等多种途径,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质量过硬、类别齐全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网络,推动康复服务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长寿区已形成涵盖公立医院、专业康复中心和创新科技企业在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其中,长寿区妇幼保健院作为代表性机构,积极探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之路,先后获评孤独症A级和AA级定点机构,累计服务万人次残疾儿童,展现了长寿区康复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政府有补助,这里的康复师耐心又细心,我们很放心。”小瑞母亲说。如今,阳光儿童康复中心已接收210名患儿,其中不少来自长寿区以外的省市,该中心正逐渐成长为川渝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康复品牌之一。
面对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多样化需求,长寿区残联持续创新服务模式。2024年,区残联联合区教委等部门,推动阳光儿童康复中心入驻区特殊教育学校,试点开展“送康进校”服务,为在校残疾儿童提供系统、专业的康复支持;同时,针对重度肢体残疾和脑瘫等行动不便儿童,联动就近卫生院开展“送康上门”服务,将康复训练送至家庭,实现服务零距离。
长寿区残联开展“川渝两地四城残疾儿童康复技能提升夜校”,通过“夜间培训+远程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在职康复师培训难与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智力障碍、孤独症及肢体残疾康复课程培训,累计为川渝两地培养康复专业人员230余名,区域康复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