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南阳市名师”尹燕: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点燃儿童读写热情

发布时间:2025-09-15 20:27:00  浏览量:2

近日,邓州市致远学校尹燕老师经过层层选拔,被评为“南阳市名师”,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是致远学校优秀教师综合实力的体现。她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让我们走进她的专访——

一、荣誉当下:聊心情与认知

问:

得知通过市级名师层层考核,您当下最直观的心情是什么?这个称号对您而言,更多是对过往的认可,还是对未来的期许?

答:

得知通过市级名师的层层考核,那一刻的心情更多是平静与温暖。没有预想中的狂喜,反而觉得踏实——因为从磨课到答辩,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像是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闯关游戏。这份荣誉,既是对过去多年工作的认可,也为未来带来了更深的期许。它不断提醒着我:不能停下脚步,要继续用心探索低段语文的教学方法,陪伴更多孩子爱上汉字、读懂故事。

问:

您觉得“小学语文市级名师”最该具备的核心特质是什么?您自己在这一点上,是如何践行的?

答:

我总觉得,低段语文老师得有个“双重身份”——既是懂教学的老师,更是能蹲下来跟孩子玩到一块儿的“大朋友”,简单说就是“揣着童心搞教学”。得懂孩子眼里的世界有多可爱,才能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他们喜欢的样子。

就像教“碧”字,要是直接说“左边王字旁,右边白字底,下面是石头”,孩子转头就忘。我就跟他们编顺口溜:“王大妈和白大妈,手拉手坐在石头上聊天呢!”孩子们一听就笑,指着黑板喊“我记住啦”;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们干脆搬着小椅子围一圈,有的当小蝌蚪摇尾巴,有的当鲤鱼阿姨摆身子,演着演着,故事里的顺序、对话全记牢了。说到底,先让孩子觉得“语文真好玩”,知识才能悄悄住进他们心里。

二、评选之路:谈准备与支持

问:

评选中的现场授课/答辩环节(二选一即可),您印象最深的挑战是什么?比如某篇课文的设计、某个答辩问题,您是怎么突破的?

答:

我选现场授课!当时抽到低年级课文《秋天》,最大挑战是:10分钟里既要让孩子认牢“秋、气、凉”这些生字,又不能把课上成“干巴巴的任务课”,得有秋天的“氛围感”。后来我干脆把教室变成“秋天小森林”——提前带了枫叶、银杏叶贴在黑板上,自己穿了带落叶图案的围裙当“秋姑娘”。上课先让孩子摸一摸枫叶“滑滑的”,再玩“生字落叶找家”游戏:把生字卡藏在树叶道具里,孩子找到读对了,就贴到黑板的“大树”上。最后孩子们还跟着我念自编的儿歌:“枫叶红,银杏黄,认对生字真开心!”评委后来夸“课里有秋天的味儿,更有孩子的劲儿”,一下子就松了口气!

问:

整个准备过程中,学校或同事有没有给过关键支持(如磨课、分享资料)?想借这个机会提一句感谢吗?

答:

整个准备过程中,学校教研组给了我巨大的支持。特别感谢裴老师,陪我磨课到晚上九点,一句一句帮我调整语言,让课堂指令更贴近孩子;年轻老师帮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甚至连道具用什么胶水粘得更牢都帮我想到了。有一次我在教学设计上卡住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加个律动吧”“让孩子画一画秋天怎么样”,我顿时就有了思路。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更属于我们整个语文组,是大家共同的勋章。

三、教学实践:说方法与特色

问:

现在孩子学语文常出现“对抽象内容没兴趣”“识字记不牢”等问题,您有什么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举个具体例子吗(如教某篇课文时)?

答:

低段孩子就爱“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我总把知识“变装”!比如教《植物妈妈有办法》,里面“蒲公英、苍耳”这些植物孩子不熟,识字也容易混。我就搞了“植物妈妈小课堂”:先带真实的蒲公英绒毛,让孩子吹一吹“看,蒲公英宝宝飞啦”;再用粘粘纸做“苍耳”,让孩子粘在衣服上“体验苍耳怎么旅行”。识字时,把“蒲、苍、洼”这些字做成“植物卡片”,孩子记住植物样子,顺带就把字认牢了。课后还有孩子追着我问:“老师,下次能教柳树妈妈吗?”这就说明他们真的感兴趣啦!

这么一来,孩子不仅认牢了字,还觉得“语文能用到生活里”,多好!

问:

很多家长头疼“孩子不爱读课外书”,作为语文老师,您有什么简单易操作的引导建议?

答:

家长别着急,孩子不爱读书,往往是没找到“让他心动的书”。我给大家四个小妙招,都特别好操作:

1. “从听故事开始”:孩子识字少,您就每天睡前读15分钟绘本,声音可以夸张点,比如学大灰狼“嗷呜”叫,学小兔子“蹦蹦跳”,孩子听着听着就会问“接下来呢”;

2. “投其所好选书”:别一上来就买名著,孩子喜欢恐龙,就买恐龙绘本;喜欢公主,就买公主故事,先让他觉得“看书像玩玩具一样开心”;

3. “全家一起演故事”:读《三只小猪》时,您演大灰狼,孩子演小猪,爸爸演猪妈妈,演完了孩子会主动翻书:“我们再演一遍吧”;

4. “让书随处可见”:在沙发上放本漫画书,床头放本小故事,连卫生间都能放本带图的小书,孩子随手拿起来翻,慢慢就养成习惯了。

记住,培养兴趣比“必须读多少书”重要多啦!

四、教育初心:忆故事与理念

问:

从教这些年,有没有一个学生或一件事,让您坚定“要把小学语文教好”的想法?

答:

有个小男生的事我一直记着!他刚上一年级时特别怕说话,读课文声音比蚊子还小。有次学《小蝌蚪找妈妈》,我让大家分组演故事,他躲在角落不吭声。我就拉着他的手说:“咱们当‘小鱼阿姨’好不好,就说一句话‘你们的妈妈四条腿’”。他小声说了一遍,我立刻拍手:“太像啦!再大声点就更棒啦!”后来他慢慢敢举手,期末还主动给我读他自己画的“小蝌蚪日记”,歪歪扭扭的字里写着“我喜欢语文课”。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语文不只是教孩子认字读书,更是帮他们打开“心门”——让内向的孩子敢表达,让害羞的孩子敢分享,这比教会多少个字都重要。 从那以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低段语文教好,守护好每个孩子心里的“小毛毛虫”,陪他们变成“会说话的蝴蝶”。

问:

您一直坚持的语文教育理念是什么?比如“语文要贴近生活”“要帮孩子感受文字美”,能简单说说吗?

答:

我的理念就12个字,记起来特别容易:“趣字当头,读占鳌头,落到实处”。

“趣字当头”:孩子要是觉得语文没意思,再有用的知识也听不进去。所以我的课上总有小游戏、小故事,先让他们喊“语文课真好玩”;

“读占鳌头”:朗读是学语文的“金钥匙”。我带班每天早上让孩子读儿歌,中午读绘本,读着读着,孩子就会说“这句话像唱歌一样”;

“落到实处”:热闹过后得有“真收获”。比如一节课教4个生字,就得让孩子能认、能读、能写对;学一篇小故事,就得让孩子能讲、能明白道理,不搞“花架子”。

这12个字,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五、未来展望:话计划与寄语

问:

评名师后,您对学校语文教研有什么小计划?比如和同事磨课、给年轻老师分享经验等。

答:

拿到“名师”这个称号,我觉得更像拿到了“新任务卡”——往后要做的不是“站在前面”,而是“拉着大家一起走”。

我有两个小计划:第一是“开放我的教室”,不管是年轻老师还是有经验的老师,随时都能来听我的课,课上完我们一起聊“哪个环节孩子最开心”“哪个知识点能再优化”;第二是组建“低段语文趣味小组”,找一群喜欢琢磨教学的伙伴,一起研究“怎么让识字更有趣”“怎么让孩子更爱读绘本”,还想做一套我们学校自己的“趣味教学资源包”,让更多老师能用,更多孩子能受益。

总之,我想当一粒“小火种”,把好的方法传出去,让我们学校的低段语文课堂,笑声更多,收获更实。

问:

最后想对咱们学校的孩子说一句关于“学好语文”的话,您会怎么说?

答:

我会蹲下来,看着孩子们的眼睛,笑着跟他们说:“宝贝们,你们知道吗?语文书里藏着会讲故事的小蚂蚁,藏着会唱歌的小鸟,还藏着能带你去看大海、看森林的魔法!只要你喜欢语文,就能拥有一个永远玩不腻、谁也偷不走的快乐世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