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正式道歉!9个整改菜品,4个系儿童餐,评论区沦陷,罗永浩再补刀!
发布时间:2025-09-15 20:17:55 浏览量:1
在经历了三天“预制菜风波”、损失上千万营业额、创始人公开”道歉“后,
西贝终于发布了官方致歉信,并给出了“9道菜品整改清单”。
令人关注的是,这9道菜里,有4道涉及儿童餐。
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区瞬间沦陷。
评论(排前5的评论)呈现出三类心态:愤怒的家长、冷嘲的吃瓜观众、以及对企业生存困境的同情或讽刺。
一、风波背景:预制菜引爆全网
从最初的顾客质疑,到罗永浩隔空喊话,再到被拉出来做对比,短短几天时间,西贝就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很多人愤怒的点在于:
西贝长期主打“现做、健康”,可实际却在部分菜品上使用了“中央厨房半成品”。
尤其是儿童餐问题,让不少家长觉得“被背叛了”。
在餐饮行业,消费者对儿童餐的容忍度几乎为零。
家长愿意花更多钱,就是想让孩子吃得新鲜、吃得放心。
一旦失去这份信任,品牌形象就会出现塌方。
二、西贝的致歉与整改清单
9月15日,西贝终于在官方渠道发布了《致歉信》。
在信中,他们承认了工艺与顾客期待的差距,并列出了9条具体整改措施。
其中最关键的调整包括:
西贝所有使用转基因大豆油→ 改为非转基因大豆油
儿童餐焖饭牛肉酱→ 门店现炒;
儿童餐牛肉饼 → 门店现做;
儿童餐鳕鱼条 → 原切大黄鱼,现炸现烤;
燕麦小米粥中的金瓜泥 →加入新鲜金瓜片熬制;
此外,其他菜品如烤羊肉串、猪排烩酸菜、酥皮肉夹馍、椒麻鸡、小米粥等,也全部改为生食材门店加工。
从“预制”回到“现做”。
更有意思的是,西贝还喊出了“彻底向胖东来学习”“做一个透明的西贝”的口号。
可西贝的致歉信一出,评论区瞬间刷屏。
三、致歉删了又致歉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西贝官方微博于13:19发布道歉信后又删除,几分钟后重新发布了新版致歉信。
不同的是,新版本把其创始人贾国龙的话:“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这句话中的“虐”字加上了双引号。
如果真如网上所说,西贝一年花6000万给公关公司,就这几百字的公关稿都要来回改,咱得说,这钱花得是不是有点冤枉?
四、罗永浩的回应:说出了大家心里话
在一片骂声里,罗永浩的回应可以说是最扎眼的。
他没拐弯抹角,直接怼了过去:
“顾客虐你什么了?你把顾客都当成网络H社会了,谁虐谁呢?当初不是说过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吗?结果现在被戳穿就是虚假承诺。还有,把预制菜当现做卖,享受不一样的税率差价,这事儿要不要给大家摊开讲讲?整改说是10月1号开始,那之前是不是还得把那些存货卖完?再说那腥气冲天的海鲈鱼,全是科技狠活,真是顾客想要的品质吗?”
这番话为啥能在评论区炸开?很简单:
他说出了顾客最委屈的一点:顾客根本没“虐”谁,反倒是自己被蒙在鼓里。
他点破了承诺和现实的差距:当初信誓旦旦,现在啪啪打脸。
他还问了个扎心的问题:整改定时间点,那之前的东西是不是照卖不误?
最后甩出“腥气扑鼻的海鲈鱼”,让人瞬间有画面感。
所以这段回应能火,不是因为罗永浩嘴皮子厉害,而是他把普通消费者心里憋着的话说出来了。
大家吐槽的核心不是讨厌预制菜,而是讨厌被忽悠。
五、我的看法
老实说,西贝这次道歉和整改,态度算是摆出来了,至少给了具体方案,比一些只会嘴上说“我们会改”的企业要强。
站在正面看,9个菜品整改、尤其4个儿童餐回到门店现做,说明他们意识到问题,也愿意做改变。
但反过来说,网友的质疑也不是没道理。
真正的问题是:顾客为啥不信了? 就是因为之前宣传“现做”,结果被发现用了预制半成品,大家觉得被骗。
再加上价格不低,期望值自然更高,所以一旦翻车,情绪就更激烈。
我觉得解决办法也不复杂:
第一,把话说透,菜单上直接标注哪些是现做,哪些有预制环节,别藏着掖着;
第二,建立监督机制,比如定期公布抽检结果,甚至直播厨房加工,让顾客心里踏实;
第三,做差异化选择,现做的菜贵一点,预制的便宜一些,让顾客自己选。
这样一来,企业能兼顾效率,消费者也有选择权,双方的信任才有机会慢慢修复。
五、结尾
西贝这次风波,说到底就是一句话:顾客不是怕你用预制,而是怕你不诚实。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大型连锁餐饮要完全不用预制,几乎不现实。
问题不在“用不用”,而在于你敢不敢光明正大地告诉消费者。
如果你卖的是预制,那就老老实实标出来,别一边打着“现做、健康”的旗号,一边在背后偷工减料。
说白了,顾客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而是不能接受被当傻子。
这也是为什么评论区那么多人炸锅:有人拍手叫好,说“至少认错了”;
也有人冷嘲热讽,觉得这只是“快死了才低头”。
两种声音看似矛盾,其实指向同一个核心:信任没了,再好的公关都没用。
要想真正翻身,西贝得把这份整改当成长期工程,而不是“渡劫工具”。
未来能不能坚持现做、能不能做到信息透明,才是真正的考验。
别等风头过了,又偷偷回到老路上。
最后想说一句:在餐饮行业,信任比味道更贵。
一份牛肉饼可以填饱肚子,但能不能填满顾客的心,决定了这个品牌能走多远。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哪天你看到菜单上明确写着“这是预制菜”,你会点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