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让童心触摸历史脉搏 ——读儿童小说《将军台》

发布时间:2025-09-15 20:16:37  浏览量:1

《将军台》插图

作家郭万新曾在他的讲座中多次讲过:“影响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书籍,可能不是经典名著,而是儿童文学。”读过郭万新的《双春年》和《将军台》(希望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两部抗战题材儿童小说后,我感受到了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感染力。作品以温柔而有力的笔触,将厚重的历史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国、勇敢和正义的种子,可以改变一名儿童的理想和志向,甚至是人生走向!

80年前的中华大地,烽火连天,硝烟弥漫。当我们站在和平年代的阳光下回望那段历史,总需要一些特别的载体,让年轻一代触摸到民族曾经的伤痛与坚韧。《将军台》便是这样一部作品,作为《双春年》的姊妹篇,它以孩童的眼睛为我们打开了抗战历史的另一扇窗,既厚重如丰碑,又清澈若童心。

故事以1940年的“百团大战”为背景,记述了雁门关外10岁的乡村儿童——二梆梆勇敢投身抗战、帮助共产党游击队抗日杀敌的成长经历。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远离战争和硝烟,尽享生活的富足和美好。他们对历史生活的追溯,可能局限于贫苦年代物质不丰裕、经济不发达,以为那时少年儿童的生活大概就是在田埂上追蝴蝶、在土炕上听故事……

翻开《将军台》,认识了二梆梆,才知道二梆梆早早地失去父亲,寄养在姐姐家才得以存活;他的少年生活,不仅没有糖果与玩具,连依偎在父母身边、去田间地头玩耍都是奢望;当残酷的战争爆发,二梆梆的生活更是充斥着惊恐、残暴和欺凌!郭万新没有用成年人的视角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二梆梆的蜕变成长,让我们看到在特殊年代,一名普通孩童如何在战争熔炉中完成生命觉醒与淬炼,一方普通百姓如何在抗战岁月里用不屈的生命诠释家国大义和责任担当,也让身在和平时代的我们真切理解“和平”二字背后沉甸甸的重量。

《将军台》讲述我们家乡——雁门关外独特风土人情的同时,更多抒写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朴素情怀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血性。当孩子们追随着二梆梆的成长故事,读到二梆梆得知哥哥的腿被日军狼狗咬伤,立志为哥哥报仇雪恨并配合游击队炸毁将军台炮楼的时候,我相信:勇敢、正义、爱国不再是抽象的词语,它们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一颗颗跳动的童心,它们就像种子落在泥土里,这些故事里的力量会悄悄扎根,在未来的某一天长成参天大树。作家用文学的方式,将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重新唤醒,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

80多年过去了,雁门关外的烽火早已散尽,当年的二梆梆们早已白发苍苍,后来告别人世,但那些在烽火中淬炼出的精神,始终在民族的血脉里流淌。郭万新老师用文学唤醒记忆的意义,正在于此。当年轻一代捧读《将军台》这样抗战题材的儿童小说,在书中读到二梆梆的故事,便不会觉得抗战历史遥远而模糊。他们会知道,那些纪念碑上的名字,曾经也是像二梆梆一样有笑有泪的少年;那些博物馆里的旧物,背后都藏着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人用热血换来的;民族精神从未远去,就藏在每个普通人的勇气里!

《将军台》像一座桥梁,让两代人的童年在书中相遇——一边是战火中的勇敢,一边是和平里的传承。这部作品告诉我们:那些在烽火中绽放的童心,那些在苦难中闪耀的人性光辉,永远是民族最珍贵的财富。

并州新闻 贾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