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别让 “秋燥” 变 “秋愁”!儿童秋季高发4类病,症状+预防攻略全在这

发布时间:2025-09-14 18:38:08  浏览量:1

“天凉好个秋”,秋日天高气清,秋风拂面,硕果累累,美景之中却也带着一丝凉意。随着早晚温差逐渐增大,人体免疫功能易出现波动。而孩子抵抗力较弱,作为各类疾病的易感人群,身体更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袭。

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性肠炎、过敏性哮喘等是秋季儿童常见疾病。了解并认识这些疾病,能帮助家长和孩子科学应对,远离疾病困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认识秋季儿童常见病

手足口病

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5 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

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以及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至绿豆大小、周围泛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部分患儿会伴有发热。

特点: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易在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暴发;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可自行痊愈。

流行性感冒(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患儿常表现为急性起病,伴有发热(部分病例可达 39-40℃高热),部分孩子会出现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还常有咽痛、咳嗽,可能伴随鼻塞、流涕、结膜轻度充血,少数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

特点: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能力强,易引发大流行,且全身症状更明显,恢复较慢,可能诱发肺炎等并发症;乙型流感病毒症状相对较轻,多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

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

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俗称 “秋季腹泻”,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典型症状为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重症患儿可能出现脱水。

特点: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

过敏性哮喘

秋季空气干燥,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增多,易诱发过敏性哮喘。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夜间或活动后症状更明显)、喘息、胸闷、呼吸困难。

特点:有过敏史或免疫力较低的孩子更易发作,且病情常与季节、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二、家长和孩子如何科学预防

手足口病

核心原则:切断接触传播链,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共用玩具、餐具。

具体措施:勤给孩子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以及家中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消毒;及时为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EV71 型),可降低重症风险。

流行性感冒

核心原则:增强孩子抵抗力,同时阻断飞沫及接触传播,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具体措施:每年 9-10 月及时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儿童专用口罩;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督促孩子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提升免疫力。

轮状病毒肠炎

核心原则:严防 “病从口入”,避免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物品。

具体措施:按规定为婴幼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需在对应月龄内完成);给孩子洗手时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尤其在处理粪便后、准备食物前;不喝生水,不给孩子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定期消毒孩子的餐具、奶瓶及辅食工具。

过敏性哮喘

核心原则:规避过敏原,减少呼吸道刺激,降低发作诱因。

具体措施:明确孩子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屑等),定期清洁床品、减少毛绒玩具,避免接触致敏物质;秋季早晚温差大,及时为孩子添减衣物,预防受凉感冒(感冒易诱发哮喘);雾霾天或花粉浓度高时,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防霾口罩。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医生李晶提醒各位家长:秋季儿童防病,还需从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等多方面入手,增强免疫力是关键。家长们需保持耐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让 “天凉好个秋” 始终是惬意的时光,而非 “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