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质疑预制菜,西贝坚称现做,儿童餐成家庭新宠
发布时间:2025-09-15 14:34:17 浏览量:2
自从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直言“西贝全是预制菜,还贵”,这家餐饮巨头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很快回应,坚称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并要起诉罗永浩。后者则反手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两边都没留情,舆论也彻底炸开了锅。
但比起“预制菜”这场真假难辨的争吵,更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在消费降级、同行哀鸿遍野的大环境下,西贝还能活得如此体面,甚至敢把儿童餐卖到行业天花板?
一、西贝,靠什么活得“贵而稳”?
先看一组数据。全国370多家西贝门店,人均消费83.66元,虽然比去年降了一些,但依然比九毛九、百姓厨房这些同类品牌高出50%。同行在拼价格、拼促销,西贝却能保持高端人设,而且门店数遥遥领先。
有意思的是,社交平台上大家吐槽西贝“贵”“性价比低”并不少,39元一份素面筋、16.9元一个大花卷被戏称“吃完血压飙升”。可现实是,西贝依然是许多家庭的首选,尤其在一线城市,很多家长宁愿吐槽也要买单。
二、谁为西贝买单?中产家长和他们的孩子
答案其实不难猜。西贝的忠实用户,正是那群带娃的中产家长。
你在西贝门店看到的典型画面,就是2个家长+1个孩子的组合。对很多宝妈、宝爸来说,西贝的儿童餐已经成了遛娃标配。会员充值几千块、每月打卡、孩子点名要吃——这些都不新鲜。
西贝主打“儿童友好”,不仅在菜单上下功夫,细节做得也极致。儿童专属的餐具、等餐时的画画纸和彩笔、免费的气球和小玩具,甚至洗手池旁都贴心地放着小梯凳。这些“小动作”,让家长们感到省心,孩子们觉得有趣,愿意反复光顾。
西北菜本身的食材结构和口味体系(牛羊肉、米面、咸鲜微香),也格外适合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吃。这种既健康又“无辣不欢”的配方,刚好契合了不少家庭的外食需求。
2025年暑假,西贝家庭带娃就餐客流突破230万人次,同比上涨25%,儿童餐累计卖出超400万份。说白了,谁抓住了孩子,谁就抓住了家长的钱包。
三、预制菜争议背后,是餐饮业的集体困局
罗永浩的“预制菜炮轰”,其实反映了全行业的尴尬——预制菜在餐饮连锁业已是公开的秘密,中央厨房、标准化出品,不只是西贝,吉野家、真功夫等品牌都在用。85%以上的预制菜B端销售,连锁餐企自建中央厨房占比超74%。但中国消费者有天然的“现炒情结”,一旦知道花高价吃的是“工厂菜”,心理落差巨大。
更现实的压力是,2024年全国餐饮企业存量已经创下新高,行业整体需求趋弱,商务宴请大幅减少。西贝2024年销售额全国平均下降约10%,贾国龙自己都说“像被暴击了一样”。
西贝尝试过副线品牌、燕麦面、酸奶屋、小锅牛肉……但几乎都没跑出来。行业卷到极致,第二增长曲线难找,西贝把赌注压在了家庭和儿童餐身上。
“贵而不值”的质疑、“预制菜”的争议,短期内还会继续。消费者不是拒绝预制菜,而是拒绝为预制菜买现炒的价格。如果西贝继续把精力放在儿童友好和家庭体验上,或许还会继续走下去。否则,同行的追兵和消费者的“反噬”,迟早会让西贝也感受到真正的寒意。
在存量竞争最激烈的时代,谁能真正理解家长和孩子的需求,谁就能活得更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