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贝,餐饮界的儿童税
发布时间:2025-09-15 14:11:53 浏览量:1
某贝的问题根本不是预制菜问题,而是擦着手工现做的边,收着更适合儿童、更健康税,实际卖着僵尸肉的问题。
食品界的成本除了食材本身外,还有很多税,比如某白金收的就是你孝心和面子的税,某些儿童培训机构收的是你望子成龙和教育焦虑的税,而某贝收的就是一种儿童税,更准确来说,就是针对父母担心孩子饮食健康而收的税。
预制菜其实跟转基因食物一样,虽然明着不讨论,因为大众在感情上还不太能接受。但实际早就深深嵌入我们的食品工业体系。
因为预制菜跟转基因食物一样,可以显著提高食品生产的效率和标准化程度,并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其对健康有直接危害。所以预制菜已经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及欧洲的餐饮行业中广泛应用,是支撑现代快餐业、连锁餐饮和航空餐食等领域高效运转的“隐形骨架”。
所以,制菜跟转基因一样都是食品工业无法避免的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冷处理,企业悄悄使用,消费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相安无事。
只要你便宜,干净,味道过得去,消费者基本不太在意是不是预制菜,你不嫌我穷,我也不嫌你是预制菜。
但某贝的问题是太贵了,给顾客吃这么贵、还不好吃的预制菜,假老板,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但是老假会说,我们的利润只有5%。给大家看看网传的这份某贝菜品成本利润表,大部分都在80%-90%之间,这么高的利润,为啥老假说只有5%?明明看毛利率都90%了啊!
因为剩下的85%是管理费、门店租金和品牌营销费用,尤其是第三个。
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某贝是中国连锁企业中最舍得花咨询费、最爱花咨询费、花得最多的一家企业。单单在2017年一年,某贝就花出去了大约4000万咨询费;华与华服务某贝十年,至少收取了6000万左右的咨询费用。至今某贝花出去的咨询费,可能约在2~3亿元之间。
也就是说,一道179元的烤羊肋排,其中有17.9元左右是食材成本,161块钱是毛利,其中扣除店租、服务员工资外,大头都投了广告。所以我花500元吃一顿某贝,其中得有一半是花在未来让我继续在电梯、户外、视频平台等地方看见它。我是有毛病吧?付费给自己买广告精准触达我自己?
那你也许要问了,又贵又难吃,为什么大家还是在吃,前几年甚至某贝还会排队。
其实这套模式前期在某贝顾客比较多,还排队的那几年,还是跑得通的。因为人多,基数大,所以就让每个人承担的营销费用的绝对值很小。就像宝洁、可口可乐每年做很多广告,请一堆明星代言,但是因为他们销量太大了,一瓶3块可口可乐里,你承担的营销费用可能就几毛钱。没啥。
但一旦顾客少了,问题就出现了。前期因为营销吃到甜头的龙哥,不甘心啊,总觉得还是广告不够。于是人越少,广告反而越多(以上这句完全是主观判断,如果失误那就是我判断错了)。因为我的个人感觉是,越是疫情后,越是最近某贝不咋排队了,反而我们家电梯广告中,某贝的出现频率更多了。
但人少你还想支撑高昂的广告营销和咨询费用,咋办呢?只能提价,冤大头就成了如今依然还在某贝消费的人。就如同为啥前几年很多早教巨头服务很天天到处搞免费试听课,成本是最后买课的家长承担的。
某贝的广告如今遍布各个写字楼和居民楼电梯口,我们家楼下电梯就天天播放某贝广告,“家有宝贝,就吃某贝”,口号洗脑,画面鲜艳,导致孩子有一段时间看到就想吃。
孩子最没有判断力的,这种广告对他们来说有毒。某贝这种方式虽然从营销上说不出问题,但就跟我带孩子出去玩,那些卖糖卖气球的人缠着我说“孩子这么想要,买一个吧,没几个钱”,一样恶心。
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吃某贝。
这种想法不是逆反,你就想想,把钱都花在让你看到它的餐饮品牌,能有多少心思和预算在做菜上?
不仅广告绑架,餐厅也会“绑架”式销售。记得有孩子后第一次带孩子去吃某贝时,就被这种“绑架” 恶心到了。刚坐下,大堂经理就热情推荐“给您下一份儿童餐吧,适合小朋友”。
虽然我当时觉得,来某贝不就为了孩子嘛,某贝的各种主食本身孩子就可以吃,还要儿童餐干嘛。但是既然人家推荐,应该是不错且免费,那就来一份尝尝呗,因为基本别的餐厅主打推荐儿童餐都是免费。那一餐吃的感觉味道一般,没有几年前吃的好吃了,还更贵了。更重要的是,结账的时候,儿童餐居然一份收了我38元?收费的儿童餐啊,那你腆个大脸说啥给你来一份?我以为你请客呢。
放眼全国,像某贝这样舍得在广告和营销上花钱的,也就海底捞了。当初假总也的确对标海底捞,他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要学习海底捞的服务模式。可惜学来学去没学到精髓,海底捞应对撒尿门那件事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某贝是没学到一点,价格倒是学的很到位。人海底捞虽然贵,但的确能靠服务留住顾客,某贝靠广告“拉新”,留不住人就再砸更多广告。类似饮鸩止渴,最后只能被这种营销方式反噬。
某贝之前的胜利其实跟很多儿童专用水、儿童专用洗衣液之类的产品,底层原理是一样的。虽然大家普遍认为某贝又贵又难吃,但因为它主打干净健康,适合孩子。所以哪怕大人不喜欢,也会去吃。
我刚开始也入过儿童食品的坑,之前孩子小的时候,在乐某买过那一袋十几块钱,只有几十克的儿童零食,比如儿童小饼干、小泡芙之类的。后来我看了看配方,还没有某知名品牌的小馒头干净,后来我就再也不买了。反倒现在很多主打减肥、健身群体的无添加零食更适合小朋友,虽然他们的关键词不是儿童零食,但比那些叫儿童零食的食物配料表干净多了。
所以回看某贝的各种主食包括儿童餐,你以为它健康,适合儿童,其实就是莜面淋一个浇头,儿童餐就是牛肉炒米饭。但其他餐厅没有这样的嘛?你随便去一个餐厅,很多都有简单的带汤的面条和炒米饭,不都符合这一点?只是很多餐厅比较傻,不懂得那儿童这个噱头做营销,所以人家某贝才能在这个赛道一骑绝尘。
就因为某贝的包装、卖点,让很多家长受了误导,稀里糊涂掏了智商税,最后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说到底,某贝危机的本质不是预制菜,而是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背离。
预制菜不是原罪,把预制菜卖黑珍珠的价、用营销绑架家长才是。
当一个品牌将大部分成本投入到营销而非产品本身,当消费者支付的高溢价主要用来喂养庞大的营销机器而非获得更好的用餐体验,这种商业模式注定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