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烈士勇拦惊马救6名儿童,43年后烈士母亲离世,6人含泪跪别
发布时间:2025-06-20 02:23:16 浏览量:2
《——【·前言·】——》
1966年一匹惊马狂奔,6名儿童命悬一线。
年仅21岁的刘英俊舍身救人,用生命换来6个孩子平安。
43年后,这6个孩子跪在烈士母亲床前,含泪送别。
刘英俊出生在吉林长春一个贫苦家庭。
1945年的寒冬,这个孩子来到人世,家里穷得连棉被都没有。
父亲在工厂做工,母亲朱秀兰在家操持家务,一家人过着清贫的日子。
家里没钱买书本,刘英俊就去捡别人丢弃的书看,长春市十八中学的老师们都知道,班里有个特别用功的穷孩子,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1962年,17岁的刘英俊参军入伍,被分配到重炮连后,刘英俊把雷锋当成了学习榜样。
休息时间,经常帮助附近村民修门窗、挑水扫地,村民们都夸这个小战士心眼好。
1966年3月,刘英俊与战友们在佳木斯市郊进行训练,需要驾驶马拉炮车经过火车站,春天的阳光很暖,谁也没想到灾难即将降临。
突然,一辆汽车鸣着喇叭呼啸而过。
尖锐的喇叭声瞬间惊吓到了拉车的军马,马匹受惊后开始狂奔。
炮车在颠簸的路面上剧烈摇摆,刘英俊紧紧抓住缰绳想要控制马匹。
前方出现了6名正在玩耍的小学生。
孩子们听到马蹄声回头一看,一匹巨大的军马正朝自己冲过来,其中5个孩子反应过快,迅速躲到了路边,一个小女孩却因为恐惧站在原地无法动弹。
马车距离小女孩只有十几米的距离,按照这个速度,孩子必死无疑。
刘英俊毫不犹豫地松开缰绳,用自己的肩膀顶住马的脖子。
马匹的冲击力巨大,刘英俊的身体瞬间被撞得倒飞出去,马匹因为受到阻挡改变了方向,小女孩得救了。
刘英俊却被拖拽着摔倒在地,沉重的炮车压在了身上,即使身体被压在车下,依然用脚猛踹马的后腿。
马匹终于倒地,彻底停止了狂奔,6个孩子全部脱离了危险。
围观的群众迅速赶来救援,大家合力抬起炮车,刘英俊已经奄奄一息。
血水从嘴角流出,身体多处骨折,内脏严重受损。
医生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这条年轻的生命。
刘英俊牺牲时年仅21岁。
临终前,刘英俊艰难地问医生:"孩子们...都...都没事吧?"得到肯定回答后,刘英俊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刘英俊牺牲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上级迅速作出决定,追授刘英俊"人民的好儿子"光荣称号,同时追记一等功。
新华社发布通稿,报道了这位年轻烈士的英雄事迹。
佳木斯市政府决定,将二道区更名为英俊镇,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市人民的一致拥护,大家都认为应该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英雄。
街道标牌也很快更换,英俊镇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刘英俊生前就读的长春市,十八中学也更名为英俊中学。
校园里竖起了刘英俊的塑像,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刘英俊的英雄事迹。
佳木斯市在烈士陵园,为刘英俊建造了纪念碑,每年清明节,前来祭扫的群众络绎不绝。
当时对母亲朱秀兰来说,还有一个更难的抉择。
组织上询问是否要将刘英俊的遗体,运回长春安葬,朱秀兰考虑再三,决定让儿子安葬在佳木斯。
朱秀兰说,儿子是为了佳木斯的孩子而死,就应该留在这里。
6个被救的孩子在追悼会上泣不成声。
孩子们跪在刘英俊的遗体前,一遍遍地说着"谢谢叔叔"。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潸然泪下。
朱秀兰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打击可想而知。
这个坚强的母亲没有倒下,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延续儿子的生命。
朱秀兰开始到各地进行公益演讲,宣传刘英俊的英雄事迹。
每一次演讲,朱秀兰都要哭一次。
讲到儿子救人的经过,老人总是忍不住流泪,听众们也跟着哭,很多人都被这位母亲的坚强所感动。
国家为朱秀兰提供了生活补助,保障这位英雄母亲的晚年生活。
朱秀兰把大部分补助,都用来购买学习用品,捐给贫困学生。
被救的6个孩子没有忘记救命恩人。
曹文和长大后参军,退伍后经商成功,成立了红色志愿者联盟,每年都要组织志愿者,到刘英俊烈士陵园祭扫。
刘颖慧改名为刘继英,把救命恩人的名字,融入自己的姓名中。
成年后刘继英成为一名医疗兵,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回报社会。
赵家三兄弟分别改名为赵继、赵英、赵俊,同样是为了纪念刘英俊,三兄弟约定,每年轮流到烈士陵园扫墓,这个传统坚持了几十年。
6个孩子成年后都有了自己的生活,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从事不同的工作。
无论身在何处,大家都没有忘记,要照顾刘英俊的母亲。
照顾朱秀兰成了6个人的共同责任。
大家轮流到长春看望老人,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逢年过节,6个人都要给朱秀兰寄钱寄物。
朱秀兰把这6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儿女。
老人经常说:"英俊救了6个孩子,我就有了6个儿女。"每次见到这些孩子,朱秀兰都特别高兴。
2009年,朱秀兰病重住院。
6个人都赶到了长春,轮流在医院陪护。
老人临终前,拉着大家的手说:"你们都是好孩子,替英俊尽孝了。"
朱秀兰去世时,6个人含泪跪在床前。
大家哭着说:"妈妈,我们会永远记住英俊哥哥的恩情。"这一幕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感动得流泪。
6个人都成了刘英俊精神的传播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讲述刘英俊的故事,让年轻人了解这位英雄。
2019年,刘英俊获得了"最美奋斗者"称号。
这个迟到的荣誉,让所有关心刘英俊的人都很欣慰,英雄的事迹,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再次确认。
刘英俊的事迹,被纳入中小学教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在学习这位英雄的故事,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
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虽然时代变了,刘英俊舍己为人的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这个故事感动,立志要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6个被救孩子的感恩故事也感动着社会。
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品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这种感恩精神同样值得全社会学习。
刘英俊的故事证明了一个道理:英雄精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传承性。
一个人的善举可以影响更多人,一代人的精神可以传承给下一代。
参考资料:
1. 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黑龙江英模人物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9:145-167.
2. 佳木斯市史志办公室.《刘英俊烈士事迹专辑》[M].佳木斯:佳木斯市史志办,2016:23-89.